首页西电记忆人物访谈百名将星西电学人校史春秋校史研究影音档案留影存照史料捐赠我要留言
流金岁月  
第一部分 军委无线电学校、红军通校时期
2015-05-11 16:39  

沈毅力同志谈红军通信学校

    

□登平

我是从红一方面军办第2期无线电训练班开始当教员的。193111月,红一方面军在福建长汀开办第3期无线电训练班,我就开始搞教务工作,并担任教务主任。

在这之前,我于1928年考入国民党交通处第六电台所办的无线电学校学习报务,地点在上海老西门。毕业后分配在第六台见习,不久又调到南京国民政府第二台当报务员,以后又调到国民党的第17军用电台,仍然是报务员。由这里又调到国民党军队公秉藩28师的电台上工作,这个电台是一部100W的电台。19315月,该师在江西东固地区被红军消灭,公秉藩逃跑了。红军的一位首长来收缴电台,他查问了电台情况以后说:我们毛总政委欢迎你们这些技术人员参加红军,你们跟我们一起干革命吧。从此我同电台人员徐锦荣、林卓然、杨景春、黄庆九等一起参加了红军。我们带过来的除一部100W电台外,还有很多通信器材和一批6V蓄电池。红军有了这部电台,加上歼灭张辉瓒师缴获的收报机以及缴获谭道源师的15W电台,就可以互相通报了。在我军内部,第一次实现了无线电通报。

我参加红军时,总部已经成立了无线电队,王诤同志是队长,冯文彬同志是政委,我就到电台上当报务员。红军首长朱总司令、毛总政委都很关心电台工作。他们经常到电台上来,询问情况,细致地给我们做思想工作,通俗地讲解革命道理,我们听了很开眼界。再加上在红军里经常参加政治学习,听取领导同志给我们作报告,讲马列主义,使我们这些参加红军不久的同志,很快便稳定了情绪,坚定了革命信念。

红一方面军无线电训练班第3期开办不久,就发展为军委无线电学校,随后又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校址最早在福建长汀,以后在江西瑞金洋溪,后来迁到坪山岗,长征前夕迁至西江。校长刘光甫是国民党26路军宁都起义过来的,是无线电工程师。政委是曾三,曾三的前任是杨兰史。我是教务主任,主持教务工作。教员有陈士吾、魏明道、黄乐天、杨笑是等,还有一位叫李柱南,是兴化人,我的老乡。另外还有两个人,一个姓周,一个姓白,也在通校当教员,姓周的英文很好,但他们都很反动,长征时没有跟部队走。

无线电训练班第1期、第2期是王诤同志主持的。我从第3期开始搞教务工作,那时候也不晓得教学计划怎么个搞法,只知道报务这门课程开始学多少,中间学多少,以后再学多少,安排个学习进度。当时,由于敌人的封锁包围,训练没有教材,蜂鸣器、手键也很少。为了保证教学,解决教材问题,我就把通报手续、勤务用语汇集起来,想一部分,写一部分,教一部分,并编写成讲义油印出来,发给学员。现在看来,那是不成其为教材的,可是当时解决了大问题,很管用。26路军在宁都起义时又过来一些搞无线电工作的同志,经大家修改补充,教材就像样了。

由于红军不断打胜仗,加上26路军起义带来大量通信器材,部队装备的电台也多了,需要培养更多的无线电技术人才,学员也一期比一期多了。第3期的学员有30余人,他们的名字大部分已记不得了,现在还记得有钟夫翔同志邱均品和李文通同志。学员都是从部队选调上来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根据这种情况,采取了分别教学的方法。没有文化的先学识字,学习3个月以后,再学习无线电报务或机务课程。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一上来就学习技术课。基本上掌握了技术以后,再增加外文、勤务用语、通报手续等课程,学期为6个月。学习有指标,经过考核,符合要求的按期毕业,早达到要求的提前毕业,不符合要求的继续留校学习,直到学好为止。

19334月,中国工农红军通校第6期开学,学员总数达300余名,加上教职员工有近千人。除无线电训练队外,又增加了有线电队、司号队、旗语队等,有线电队负责人是李玉奎。

19347月,通信学校还办了一期高级班,学员我还记得的有朱虚之、郑执中(是个学生)、黄荣(广西人)、黄萍,还有钟夫翔(原邮电部部长)。高级班是随着长征走的,在长征途中陆续被分配了工作。

部队长征,通校改为教导大队,领导人员未变,校长刘光甫改为大队长,我还是教务主任。一面行军,一面上课,休息的时间长,上课的时间也相应地长,到达宿营地再把路上耽误的课补上,有时要上一两个小时的课。尽管行军作战,环境艰苦,我们也抓紧时间,使学员的技术水平得到巩固和提高。1936616日,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8月份,我们教导大队同红四方面军无线电训练班合并,在四川一个叫道孚的地方,我们又恢复了红军通信学校的校名。教课的有我和刘寅同志。

193610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到达陕北,胜利会师。12月,我们通校到了瓦窑堡,同陕北的无线电学校合并,组建为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校长吴泽光,政委是曾三,我仍然是教务主任。学校地点在瓦窑堡九沟台,后来搬到了延安裴庄一带,以后又搬到了三原的云阳镇。

我从1931年开始,在通校搞教学工作,一直到1938年离开通校,经过了初创时期、大发展时期,中间经过了长征。在长期的战争岁月里,通过红军的通信教学工作,创造和积累了很多、很宝贵的经验,我体会最深的有三点:第一是,教学目的要明确,教和学要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要精练实用;第二是,教理论和教实际紧密结合,不仅要教书本知识,还要把实际经验贯穿进去,结合模型教,提高实际操作水平;第三是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结合起来,除了讲课,还要耐心辅导,因人施教。红军通校在上级的领导下,经过全校师生和工作人员的努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为我军培养了大批无线电技术人才,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编者注:电子工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工作人员于1986515日,在南京市访问了沈毅力同志。上文系根据沈毅力同志的谈话和他所提供的书面资料综合整理。)

选自《电子工业史料》(第二辑)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关闭窗口
当前位置: 首页>>永不消逝的电波>>校史春秋>>流金岁月>>正文
版权所有:beoplay体育提现档案馆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