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军委三局和通校
□ 裴 璧
我是1941年9月由抗大经直属政治部调通校任行政秘书的,1943年11月调三局局务处工作。
(一)通信学校的编制及人员情况
1.1941年,通信学校建制上直属军委,物资、经费直接归军委供给部供给,政治工作包括干部调配归军委直属政治部和三局管,其他教学业务行政工作均归三局领导。全校教职员工共有200多人,校址在裴庄。
2.学校设校长、协理员各一人,校部设分总支、教务处、总务科(1941年改为总务股)、卫生所、校部办公室。
学生编为1、2、3、4共4个队,其中2队是工程队。1942年又组建了干训班,学员是从各根据地抽调的通信领导干部。1队的学生1941年冬毕业后再未招生。
3.人员情况:
校长吴泽光,政治协理员邓典桃,分总支书记林一民,组织干事邹剑秋,后来又调来程萍剑,教育干事苗柏洁。邓典桃1942年春节后调供给部工作,林一民代理政治协理员,邹剑秋为分总支书记。
教务处主任孟贵民、教育干事王乃大,教员有王飞、史根顺、张立中、严成钦、黎沱、谌亚选。
1942年春节,总务科长龙许调走后,总务科改为总务股,股长邓舜菊,管理员孙丙诚、任民富,文化教员王吉然,收发吴运文,还有一个通信班,班长李金栋。
卫生所由曾医生负责,曾调走后调来一位张医生,还有司药、护士共五六个人。
校部办公室秘书是我,以后又增加了李立诚,李于1942年或1943年调三局工作,又添了两位技术书记——许西和赵景武。
建设科长袁屏,1942年春节后调走了,记不得建设科还有什么人,大概是学校建完后撤了。
1队队长张华,2队指导员苏冶。1942年苏冶参加学习,由直属政治部调来于凡任指导员。
3队队长李先觉,后调三局局务处任生产科长;指导员邹剑秋调校部后由刘东任指导员。
4队队长姓李,毛友仁任指导员。
干训队支部书记是钟夫翔。
记得1队、3队还有过班主任,柳仁甫、邓国军任过此职。
4.1942年春通校改为电专,吴校长调党校一部学习,校长由王诤同志兼任;程明升由材料厂调来任教育长,主持学校工作;又调来刘洪涛当政委;林一民调走了,审干前调来张培成当干部助理员。我于1943年11月调三局局务处,4队学生张季云接我的秘书工作。
5.1944年吴泽光同志又调回来当校长,程明升调回材料厂,钟夫翔任总支书记,王曙任校务处长。
(二)通校的生活情况
那时的物质生活是艰苦的,每人每天5钱油、5钱盐、1斤菜,1斤半粮食。粮食主要是小米,一般过年过节才能吃到白面、大米和肉。每人每年发一套单衣,一套棉衣;有时不发棉衣,只发一些补棉衣的布;做衣服的布料不结实,没有穿多久就破了,经常得补。住的是土窑洞,很宽,学生战士是集体住的,排以上干部每人住一孔土窑洞,连办公带睡觉,而且基本上是平均的。校长、教育长每人住两个窑洞,一个办公,一个睡觉。对技术人员还有点儿技术津贴,虽然少,总还可以改善改善生活。对小孩子有照顾,生产的时候就给点儿做衣服被褥的布和棉花,以后按标准给细粮,还有点儿菜钱。每年也给点儿做衣服的布,所以那时孩子多的反而日子过得好一些,不过因为女同志少,结婚的人比较少。做饭烧火用的柴,是教职学员上山砍好背回来的,冬天烤火用的木炭是抽勤杂人员上山烧的。鞋子也发,但比较少,不够穿,有的打草鞋,夏天有的穿木板做的拖鞋。我刚到通校的时候还发津贴费,营级每月4元,连级3元,排级2元,旅以上5元,学生战士1元,没多久,由于蒋介石搞反共高潮,原来给八路军的几个钱也不给了,我们的津贴费也停发了。以上是大生产以前的情况。
物质生活虽苦,因为大家艰苦奋斗的目标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最后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上是民主的,同志间是团结的,所以精神上是愉快的。文化娱乐工作开展得不错,校部和各队都有俱乐部,出墙报,教唱歌,打球赛球,过年过节还排演节目。1942年给2队盖了个新教室是平房,为跳舞创造了条件,从此每星期六晚饭后,就跳交谊舞,虽然用砖铺的地不平,但跳得非常起劲。春节的时候还演秧歌剧,有时三局还请边区的剧团来演戏。有时延安演戏,看戏往返要走70华里,人们去得还是很踊跃。
选自《通信兵史料回忆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