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电记忆人物访谈百名将星西电学人校史春秋校史研究影音档案留影存照史料捐赠我要留言
流金岁月  
第七部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时期
2015-05-07 14:40  

解放军通信学院选址经过

 

□ 崔仲民

 

解放军通信学院原来在张家口市,地处塞外,远离大城市。随着学院的发展,除有线工程系、无线工程系和雷达工程系外,又建立了指挥系和高级速成系。张家口市既不能满足工程系学生实习的需要,又不能满足学生进行军事学习的需要,学校必须搬迁,这已经是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反映到军委总部之后,黄克诚总参谋长对此非常重视,他打报告请示总理。国务院批复搬到北京,彭真市长批示同意,并确定学院搬到农业大学。院物资保障部部长贺伯升同志到北京农大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农业大学校址小,房屋少,校内有个大水池不好处理,迁校后不能马上开课。学校进北京的方案被否定了。以后又选在张家口市的宁远堡,已开始备料,准备动工修建,理由是宁远堡离火车站近,部队运动方便,后终因感到张家口市小,没发展余地而又被否定了。

经请示通信部王诤部长,根据全国统一部署,一些大学要内迁,最后确定在西安。理由主要有:从战争因素考虑,西安地处祖国中心,四周天然环境好,便于教学中组织军事学习;大专院校多而集中,便于在教学方面进行交流和协作;西安是古都,又是文化名城,发展前途很大。于是,学校确定一个小组去西安联系,成员由我(训练部副部长兼军事战术教授会主任)、哈莫洛夫(苏联顾问)和康新(通信教授会副主任)3人组成。我们是在1956年春,大约5、6月份,西安的麦子快成熟的时候去的。到西安后我们住在人民大厦,然后我们去找省市有关部门,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接待和全力支持。根据西安市的规划,学院的校址确定在西安南郊,偏15度,边家村南边。这里空地多,有一条公路。我们进行了实地勘察,并确定了校址的范围。校址确定之后,学校马上组织人力来西安建校。为保证建校任务能顺利进行,学校在钟楼西侧征借了一个大院子,作为指挥机关。省军区又在西门里拨给学校含光里和梆子市街作为后勤基地。教学楼是根据苏联顾问的建议,按照苏联列宁格勒红旗通信学院的图纸修建的。在修建校舍的同时,在梆子市街做家具,在含光里筹建幼儿园。建校是从1956年8月前后动工的,到1958年8月全校从张家口搬迁进驻,前后只用了两年的时间,足见当年的领导作风、社会风气之良好和建设速度之快!

我是1957年9月离开张家口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的,以后的建校情况了解不多,由副院长刘克东同志和物资保障部副部长韩济同志负责,建校工作主要是由他们做的。

(本文由刘嘉相、潘祖彭于1983年12月8日在汉口通信学院采访崔仲民同志整理而成)。

 

告别张家口  迁往古城西安

离开塞外重镇张家口

 

自从1949年进入张家口到1958年离开,学院在这个塞外的英雄城市度过了8年,经历了艰苦建院的岁月,当地政府和人民给学院以极大的支援,学院和兄弟单位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为了顺利离张,院党委决定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做好房产移交工作。学院在张家口市区有房产大小20余处,按上级规定分别移交给有关单位。在移交中逐一清点,账目清楚,房产完整清洁。

其次,做好告别工作,支援地方建设。离张前,召开联欢晚会,到党政机关告别,同时将学院一部分器材、物资无偿交给地方政府,支援工业生产建设。

离开张家口市时,很多单位派人到学院告别,很多个人到院表达感激之情,大家依依惜别。

 

顺利完成运输工作

1958年初,学院决定利用暑假搬迁学院,做到教学、搬迁两不误。3月5日成立迁院工作办公室和西安前站筹备处。迁院工作办公室下设物资检查、运输、计划、车辆、纪检、饮食等组。在西安的筹备组设营建营具、伙食、电话广播、设备安装、接运等组。除了组织工作以外,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是完成搬迁任务的基本保证。政治部对稳定思想以及旅途中和到达西安后的各环节的工作,都作出了具体安排。

4月12日,院长办公会提出《迁院工作计划纲要》,开始了摸底、统计等准备工作。5月13日,提出了迁院工作具体安排,对人员搬迁步骤、编队及指挥、公私物的搬迁办法以及搬迁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计划,用100多个车皮运送物资,人员分6批离张,其中3批为专用列车。第一批6月24日出发,25日到达西安,最后一批8月10日出发,13日到达西安。在专用列车上自己架设了有线广播,行车中组织读报,举行唱歌表演,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全部人员、设备安全到达西安。

在搬迁中还谱写了一段军民团结战斗的插曲。在第3批专用列车到达古都洛阳时,突遇暴雨成灾,冲毁了铁路桥梁,被迫停留3天。第二天,洛阳市政府组织学院300多人到拖拉机厂参观。在参观过程中,突然洪水侵来,大家与工人们一起在工厂周围筑起防洪堤。当护厂工作告一段落后,大家再也无心参观,向防汛指挥部要求抢险任务,先到南关,后又到粮库参加护粮斗争。转移粮食要走十几里路,大家都是跑步前进,女同志也不示弱。修堤、背粮整整干了一天,衣服一次又一次湿透,双手磨出了水泡,无一人叫苦。留在列车上的300余人,都是家属小孩,他们也纷纷要求参加战斗,在车上承担起全部后勤工作,表现出这个集体的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为人民献身的高尚品德。

 

开展劳动建校

因为基建工程很大,虽然从1956年开始基建至迁院时已逾两年,但是操场尚没有平整,道路也未修建,建筑物附近都是土堆及建筑垃圾;不少教学设备还没有全部安装好;几十万册图书还要开箱上架。为了保证能按时开课,大家放下背包,发扬光荣传统,自己动手,劳动建校。

8月的西安,气候炎热,有时暴雨如注,到处一片泥泞。刚刚从凉爽的塞外到了高温的西安,本来就不适应,还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艰苦是不言而喻的。全院同志担土平地,安装设备,投入了紧张的建院劳动。大家同甘共苦,团结协作,使工地成了锻炼意志的大课堂。

经过短短20天的劳动,到9月,学院面貌有了大的改观,几条主干水泥路修好了,设备安装完毕,大楼周围平整了,9月1日按时上课,在古城西安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摘自《校史》第一次印刷稿)

 下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关闭窗口
当前位置: 首页>>永不消逝的电波>>校史春秋>>流金岁月>>正文
版权所有:beoplay体育提现档案馆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