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电记忆人物访谈百名将星西电学人校史春秋校史研究影音档案留影存照史料捐赠我要留言
流金岁月  
第七部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时期
2015-05-07 14:40  

最早的一个同轴腔功率放大器

 

 宁德育

 

1958年,我院接受了好几项国防科委重点科研课题,我参加的“中程导弹制导系统”就是其中的一个。此科研组组长是周光耀教授。我在发射设备组,组长先是杜廉石,后为戴公华。发射设备中一个关键部件是大功率的放大器。几经讨论,确定采用同轴腔型,多个陶瓷管TN-76并联设计。电参数及工作状态的确定,一般只做粗略的计算,最后要靠调试来达到设计要求。而结构设计却要考虑细致,否则在调试中再要修改就会带来麻烦。

在工程结构上,主要是解决腔体设计和TN-76管与腔体接入结构,所设计的外腔直径有400多毫米。在当时条件下,这么大的腔体,用铸造办法是达不到使用要求的。开始是用铁板卷制,再精加工后镀银的办法。由于加工尺寸难于控制,未能成功。后来想起,以往曾用机关炮弹壳加工过小腔体,如能找到直径大的炮弹壳不就好了吗?而西安正好有个生产炮弹的东方机械厂,由于解决型材问题成了关键,当时院科研部部长周石夫同志,亲自去东方厂取回了不同尺寸的弹壳。青铜弹壳质地密实,精加工性好,镀银后能很好满足设计要求,这不仅解决了当时试验的需要,也为利用外厂工装设备为自己的科研服务提供了途径。

由于是多管并联运用,需要仔细调整各管,使其能均衡工作,还要求各管与腔体的接入管要对称,电接触性能良好,调整方便,这给工程设计带来不少困难。微波电路结构设计,就是要很好地掌握既要达到电路要求,又要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要做到两者有机的协调,也是很不容易的。

在电路加工后进行调试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消除高次模。那时不懂,无直接经验可借鉴,从理论上做总体上的分析能力也较弱,基本的工作方法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针对调试中的现象,依据基本知识去探索问题的思路,“闯”造一些解决办法。有时需要对腔体进行改动,但如不成功,就难于恢复原状。为了解决调试中的问题,不像现在搞一个工作有那么多的参考资料可查。记得当时G·梅格拉(德)所著《公寸波技术》一书,成为手头上经常翻阅的参考书,努力想从那里找到一点启示。调试中一旦输出功率有所提高,大家就兴高采烈,不仅在交接班时“奔走相告”,其他组的同志也来观看。

那时,国防部五院也成立不久,二分院的一些同志曾来院参加协作。当然,他们的条件比我院要好,但是对所从事的科研项目几乎是同时起步的。当时国防科委安东秘书长多次来院视察科研情况。大家同心协力,发挥群体力量,工作进展较快。遗憾的是由于大家都能理解的原因,多数科研题目未能在我院结出硕果。但那几年的科研工作,对学院科研队伍的建设,新专业的建立,无疑是起到了推动作用的。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关闭窗口
当前位置: 首页>>永不消逝的电波>>校史春秋>>流金岁月>>正文
版权所有:beoplay体育提现档案馆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