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机电科技研究所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机械工程专家段宝岩教授领衔,由30位教师组成。团队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赓续西电红色基因,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致力于突破“卡脖子”难题,以引领电子装备行业发展为宗旨,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开展bepaly手机下载和人才培养工作,精耕细作,硕果累累。
近年来,团队牵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和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教学奖励2项;入选首批陕西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并获得陕西省师德建设示范团队称号。
党建引领,打牢铸魂育人根基
团队支部以入选陕西省高校首批新时代党建双创样板支部为契机,凝练出一套“1234”工作法,将支部政治学习和作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来抓,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不断深化拓展“三室两微”(教室、会议室、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党建新阵地,引领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人才观,培养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德追求,夯实铸魂育人的思想根基,锤炼党员干事创业的先进性和积极性。
锻造党建铁军,唱响发展高歌,团队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发展的科研道路,让赤诚的爱国之心与殷热的报国之志成为团队战胜艰难险阻、潜心科研攻关的重要力量源泉。2018年12月,曾获总书记批示过的“逐日工程”正式启动,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团队青年党员积极践行“西迁精神”、自发组成了青年突击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为项目顺利开展“冲锋陷阵”。
科技创新,让国之重器“耳聪目明”
“‘看得远’‘听得清’的同时还要求高精度、快响应、低成本、小体积,让国之重器变得‘耳聪目明’是我们的使命所在。”
1994年11月,段宝岩院士刚回国,就适逢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启动,段宝岩院士带领团队突破重重困难,一一攻破了舱索柔性结构的精确力学建模和仿真、舱索柔性结构的控制以及粗精两级调整系统的动力学耦合与复合运动控制等问题,实现了毫米级的动态定位精度。这一新方案使自重由万吨降至30吨,破除了天眼的工程实现中的最大障碍,被国际同行称为“变革式的创新设计”。
坚持“四个面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每一个团队成员时刻不忘的使命担当。团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解决了“中国天眼”FAST、大型星载可展开天线、主力战舰近程武器反导系统的技术瓶颈;开展了电子装备机电热多场耦合、空间太阳能电站聚光器及能量变换核心器件基础理论研究;实现了异构材料电子装备的快速成形等方面的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近年来,团队陆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973项目1项,973课题2项、863课题2项,国家重大仪器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科研成果斐然。
发挥优势,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只研不教、越研越窄;只教不研,越教越死”。这是段宝岩院士对青年教师的一贯教导。作为坚持科研教学并重的团队,坚持“教学、科研、育人三位一体”,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注重对学生思想品质、科学素养、工程伦理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科研育人在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
在课堂上,段宝岩院士以“大先生”的切身经历向新生开展bepaly手机下载启蒙,也为在校学生讲爱国奋斗的故事。团队教师潜心教研,挖掘思政素材,让一堂堂课生动起来,用心塑造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近年来,团队牵头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2项,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部,获批陕西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金课”)1门、校级教改项目5项,发表教改论文6篇,荣获国家级大学生竞赛、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奖4人。
春风化雨,助力师生成长成才
为做好优秀科研苗子的选拔引导,团队积极探索科研育人的“科研直通车”新模式,为本科生尽早参与科研搭建平台。让学生走出象牙塔,走向工厂车间,走向项目工地。不仅训练他们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创新意识、凝聚团队精神、提高协作能力,还让他们尽早触及“项目制”管理规范,涵养成长为行业技术骨干和领军人物的必备素质,培育出具有严谨学风,活泼氛围的团队文化和精神。
坚持人才培养和科研相结合的模式,团队已培养出一大批奋战在一线的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其中,王从思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李鹏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陕西省杰出青年人才称号;王从思、张逸群教授分别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黄进教授入选陕西省“特殊人才支持计划”;苏玉鑫教授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张树新教授获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李志武教授当选IEEE Fellow、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大潮中,他们活跃在国际、国内学术和行业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