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云杉 .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 红旗文稿, 2010(16):4-8.
|
[2] |
爱德华·赛义德 . 赛义德自选集[M].谢少波,韩刚,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10.
|
[3] |
吴晓都 . 本位、外位与外国文学研究——关于当代外国文学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东北师大学报, 2016( 6).
|
[4] |
宋炳辉 . 视界与方法:中外文学关系研究[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
|
[5] |
李卫华 . 论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自我和他者的关系[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6(2):119-123.
|
[6] |
塞缪尔·亨廷顿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译.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2: 7.
|
[7] |
马丁·布伯 . 我与你[M].陈维纲,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14.
|
[8] |
费孝通 . 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 北京: 群言出版社, 2007: 190.
|
[9] |
摘译编辑部. 答读者:关于《摘译》的编译方针[J]. 摘译, 1976(1):171-173.
|
[10] |
郑克鲁, 蒋承勇 . 外国文学史(第三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1.
|
[11] |
朱维之, 赵澧, 崔宝衡 , 等. 外国文学史(第五版)[M]. 南开: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4: 1.
|
[12] |
《外国文学史》编写组. 外国文学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1.
|
[13] |
聂珍钊 . 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J]. 外国文学研究, 2000(4):117-124.
|
[14] |
李万钧 . 对“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新课的几点思考[J]. 中国比较文学, 2000(1):93-97.
|
[15] |
巴赫金 . 巴赫金全集·第四卷[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410-411.
|
[16] |
鲁迅 . 摩罗诗力说[M]//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67.
|
[17] |
毛泽东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860.
|
[18] |
王晓路 . 事实·学理·洞察力——对外国文学传记式模式的质疑[J]. 外国文学研究, 2005(3):157-162.
|
[19] |
王晓路 . 作为问题的全球化、生态批评与多元文化观——对外国文学认定式研究模式的质疑[J]. 外国文学, 2012(6):122-128.
|
[20] |
毛泽东 . 新民主主义论[C]//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707.
|
[21] |
鲁迅 . 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C]//鲁迅.鲁迅全集·第七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389.
|
[22] |
莫言 . 翻译家功德无量——2001年10月在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成立大会上的发言[C]//莫言.莫言讲演新篇.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 7-8.
|
[23] |
莫言 . 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十大关系——2006年11月在第七届深圳读书论坛上的讲演[C]//莫言.莫言讲演新篇.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 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