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浩 . 推进常州产城融合人城和谐发展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 2016(6):83-85.
|
[2] |
张道刚 . “产城融合”的新理念[J]. 决策, 2011(1):1-2.
|
[3] |
何立春 . 产城融合发展的战略框架及优化路径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6):123-127.
|
[4] |
(美)藤田昌久, 保罗·克鲁格曼, 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 维纳布尔斯 . 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梁琦,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61-62.
|
[5] |
PUSCHMANN P, AMESOLLI . Household and Family during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efforts to Sheld New Light on an Old Debate[J]. The history of the family, 2014(4):191-212.
|
[6] |
刘欣英 . 产城融合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J]. 经济问题, 2016(8):26-29.
|
[7] |
毛小明 . 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产城融合问题探析[J]. 中州学刊, 2015(12):29-33.
|
[8] |
罗守贵 . 中国产城融合的现实背景与问题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4(4):17-21.
|
[9] |
唐晓宏 .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评价及建议[J]. 经济问题探索, 2014(8):144-149.
|
[10] |
吴穹, 仲伟周 . 城市新区:演进、问题与对策[J]. 青海社会科学, 2018(2):87-92.
|
[11] |
陈运平, 黄小勇 . 泛县域经济产城融合共生:演化逻辑、理论解构与产业路径[J]. 宏观经济研究, 2016(4):135-142.
|
[12] |
花永剑 . 浙江推动新型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J]. 宏观经济管理, 2015(6):74-78.
|
[13] |
丛海彬, 邹德玲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的时空格局分析[J]. 经济地理, 2017(7):46-55.
|
[14] |
张建清, 沈姊文 .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城融合度评价[J]. 上海经济研究, 2017(3):109-114.
|
[15] |
黄亮, 王振 . 产业区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推进战略研究-以上海虹桥商务区为例[J]. 上海经济研究, 2016(8):103-111.
|
[16] |
颜丙峰 . 产城融合发展的现实考量与路径提升——以山东省产城融合发展为例[J]. 山东社会科学, 2017(5):184-188.
|
[17] |
沈正平 . 优化产业结构与提升城镇化质量的互动机制及实现途径[J]. 城市发展研究, 2013(5):70-75.
|
[18] |
谢呈阳, 胡汉辉, 周海波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的内在机理与作用路径[J]. 财经研究, 2016(1):72-82.
|
[19] |
冯奎 . 中国新城新区转型发展趋势研究[J]. 经济纵横, 2015(4):1-10.
|
[20] |
马野驰, 祝滨滨 . 产城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经济纵横, 2015(5):31-34.
|
[21] |
辜胜阻, 曹冬梅, 韩龙艳 . “十三五”中国城镇化六大转型与健康发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4):6-15.
|
[22] |
罗理章, 张一 .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中国[J]. 城市问题, 2012(9):9-11.
|
[23] |
张新华 .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中心城区发展路径与对策[J]. 区域经济, 2014(5):177-179.
|
[24] |
潘锦云, 吴九阳 .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形成机理与实现路径——基于提升城镇化质量的视角[J]. 江汉论坛, 2016(11):23-29.
|
[25] |
常晓华, 屈凌燕. 特色小镇是什么?-浙江全面推进特色小镇创建综述[EB/OL].( 2016- 03- 01)[2018-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