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校友故事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痴迷技术寄终身 遥忆校史葆初心:龙再云的技术人生
时间:2021-10-21 14:23:41来源:芜湖研究院点击:

吃高粱米,黑馒头,菜里什么都有——沙子、小石子、稻草、树叶;宿舍里没有电灯,图书馆晚上9点熄灯后,回到宿舍点起菜油灯继续学习;学习环境艰苦,但课余生活比较丰富,经常可以去听“讲话”。

机缘巧合艰苦岁月 西电科开启无线电的研究梦

回忆起1956年-1962年这段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两者皆为原beoplay体育提现)的时光,89(本处年龄计算方法采用虚岁)岁高龄的校友龙再云一脸“幸福”。他的幸福是有缘由的,因为那6年不仅拓宽了他的见识,还成就了他与无线电一生的情愫。

龙再云年轻时的照片.jpg

说起与西电的缘分,还属巧合。龙再云是安徽芜湖人,原本他想去师范类学校就读。龙再云说道,“当年,我以及我的高中同学们都决心寻找一所可以提供吃饭、住宿的学校,而师范类的学校刚好就满足这些条件”。机缘巧合之下,得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正在招生,并且解决吃饭、住宿的问题,而且有军装穿,便报考了。

在正式入学之前,必须要经过政治审查的环节。回忆起这段往事,龙再云说,“那几天,当地组织员、武装部的人分别到公社、家中进行调查,家里人都吓的不得了,以为犯什么事了。”最后得知这是在进行入学调查,家人这才放下心来。

在经历了政审、入学考试等一系列环节之后,龙再云顺利入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军校大学生。

龙再云说,“我经历了学校从张家口迁往西安的过程”。龙再云之所以这样说,是有原因的。原来,1956年—1958年间,他在张家口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上学。之后,学校迁往西安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他于1958年—1962年间,在西安继续学习了4年。

1956年,龙再云考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正式开始了他的无线电学生涯。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技术人才。搞好无线电,突破技术瓶颈,为民族在无线电方面争取更多的主动权,才算发挥自己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在张家口期间,他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表扬。

1958年1月,学校向西南方向迁址,迁往陕西省西安市,龙再云跟随老师们从张家口前往西安。

一路的长途跋涉,沿途条件艰苦,龙再云反以为乐。因为这使得他有了更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讨论更多关于无线电技术方面的问题。说话间,透露出他对无线电专业的热爱。

说起当年的学习经历,龙再云开心的笑着。龙再云说,当时的西电,被誉为“最好的大学”,想成为工程学校的一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考试不合格的就会留级,所以原本五年制的学习时间,很少有人能够在五年内毕业。

“我们有三个班组,每个班组有40人,共计120人左右”,他说。对于求学时期的住宿情况,龙先生补充道,当时住的是日本的旧兵营。

谈到课余生活,龙再云表示,那时候的课余生活,就是听报告。学校经常会有领导来做报告,接着,龙再云带领我们依次回忆了毛主席、彭德怀、贺龙、肖克、聂荣臻等老将老帅们来学校作报告的情形。

龙老说道,“当时正在房顶上干活,彭老总在下面喊了一句‘同志们好’,大家当时以为这是哪个老头啊,后来才知道这原来是彭老总来学校了

看到学校历史集中一张关于贺龙出访西电科大学时的黑白老照片时,龙老激动的说,“这不是贺老总嘛”他将贺龙来学校进行讲话时的情形说的绘声绘色。“贺老总嘛,来学校作报告蛮随和、务实的。他走起路来特别快,跟在他后面的人一般都追不上他的步伐,比较喜欢关心战士们住的怎么样,吃的怎么样,学习的怎么样,工作的怎么样。”

谈到叶剑英元帅来学校时的情形,龙再云高兴的说“叶帅来的时候,我们正在考试,听到学校发的集结号,就从考场上放下笔,封住卷子,跑去参加。”

龙再云表示,肖克来的时候,部队正在训练,战士们都保持正步动作的状态下,他就开始在讲话,讲了很长时间的话。直到有战士倒下了,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在校期间,龙再云曾参加了学校流星余迹通信研发系统的研究工作。说起这段往事,龙再云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说“我是学校第一批次参加流星余迹通信工作的,当时,学校有一半人去北京,有一半人去兰州,我被分在了北京”。跟随着杨千里老师,测量流星的数量,根据数量,分析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精确

谈起参加学校流星余迹通信研发系统工作期间的生活,龙再云脱口而出,“我们住在四季春人民公社”龙老感叹道,“那个时候的日子太苦了。我去的时候刚好是春节附近,气候严寒,又冷又饿”饿得不行了的时候,曾与同行人员一起在草坪上打羊吃。

谈起曾经的同学、校友,龙再云说,有些同志留校任教,有些同志分在全国各地的重点国防工厂。例如:

“休宁县副县级职位的曹沚生”;

“在重点国防工厂的莱胡莹夫妇(化名)”;

“当时留校任教了数年,后来调回老家马鞍山钢铁学院学生部负责人胡裴南(化名)”;

那时候的日子很苦,现在回忆起来却是甜的。

倾情无线电,扎根基层 愿做无线电行业的螺丝钉

毕业之后,龙再云分配到无锡无线电设备厂进行工作,成为第一批从事海上声呐工作的技术人员。此后的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尽自己全力努力做到更好。龙再云的无线电技术贯穿工厂的各个环节,对中国海上声呐问题、无线电技术发展等具有很大的贡献。

在无锡工作的15年间,龙再云经历了知识分子下放、“左右派”(工厂分为两派)等考验,都没能让他因生活艰苦有丝毫的犹豫,但“核潜艇设备检验”的事儿,却让他感到手足无措,惶恐不已。

他的惶恐,是因为有责任,是因为够专业,更是因为对无线电专业的热爱,决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差错。

接到上级通知,无锡无线电设备厂需要提供一个装在核潜艇上的设备,以便核潜艇下水完成既定任务。龙再云当时在工厂的技术监督科,主要负责质量检测、验收以及签发的工作。工厂让龙老签字同意发一台设备到葫芦岛,用于核潜艇下水操作任务。接到任务之后,龙老不分昼夜的拿着仪表从设备的外部结构到内部材料,都进行详细的检查。

最终,他认为已经生产好的十几台设备均不能完成核潜艇下水操作任务。龙再云在质量检测报告中指出,此前一批设备不能输送出去,只能将设备拆掉重新安装,才可发到葫芦岛。龙再云顶住了层层压力,坚持设备重装。他对工作小心翼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更多的是对自己、对工作、对专业、对国家负责。

于1977年,龙再云决定举家前往芜湖。这一举动,迎来很多的不解,为何事业正旺的他,要选择回去。他的回答却很简单,“一是父母上了年纪了,二是芜湖造船厂也能实现自己无线电的理想”龙再云的处事也是如此,凡事就简处理。

回到老家芜湖的龙再云,更是纵情于无线电的世界。从炎炎夏日到皑皑白雪,哪里有无线电难题,哪里就可以看到龙再云的身影。在芜湖造船厂,龙再云充分利用自身过硬的技术,为造船厂无线电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建议,避免了很多损失,为芜湖造船厂织就了一层厚厚的保护网,也为推动无线电行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船检局工作期间,龙再云凭借自己以往出色的工作经验,精湛的专业技术,提高了船检局的工作效率。搞无线电,不是坐在办公室就能完成的工作。无线电工作者们要在基层一线中穿行,风里来雨里去,饱受蚊虫叮咬。有人说,中国的无线电事业,有80%都是中国无线电工作者用双手、双脚丈量出来的。这一干,龙老就干到60岁,并与1995年退休。据龙老介绍,他退休之后,还被返聘回原来的单位工作了4年,最终于1999年退休。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从事无线电工作的技术人员,推动了国家无线电事业的发展,见证了国家无线电事业的发展历程。

龙再云始终坚守“技攀高峰,情潜底渊”和“扎根技术第一线”的从技理念,为探索更精进的无线电技术而努力,为弘扬和发展我国无线电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9年,退休之后,龙再云并没有闲着,而是开始捯饬起电脑了。在互联网上继续关注、学习无线电相关内容。

龙再云从技60多年来始终扎根无限电专业第一线,不畏困苦,潜心于国家无线电的发展,坚持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品质,为我国的无线电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龙再云虽已89岁高龄,仍能心系国家技术发展的情况,谈技术创新,说技术主权,让人由衷敬佩,不愧为我国无线电界的一柄标杆。

实干笃行 务实求真 校史精神成就一生

岁月、生活给与了龙再云校友智慧、胸襟、实干,也给与了他快乐与满足。

9月16日,龙再云校友携夫人陶光华在beoplay体育提现执行院长吴勇一行的陪同下,参观了beoplay体育提现芜湖研究院芯片可靠性评估实验室、车载电子系统电磁兼容实验室、超宽禁半导体实验室。

“要是戴着眼镜就好了,就可以看清这个晶片了”,龙再云与夫人陶光华小声交流到。看到实验室里的晶片,虽已89岁的龙再云眼睛里似乎突然亮起来了,他弯下身体仔细查看,似乎又回到当年求学时严谨的状态中来了。在龙再云的身上似乎很好的诠释了“求真务实”的西电精神。

微风徐徐,阳光洒在beoplay体育提现芜湖研究院教学楼教室中,龙再云及夫人坐了坐同学们上课的教室,摸了摸图书馆可以借阅的书籍,感慨现在的学生们太幸福了,有这么多资源可以使用。

走到beoplay体育提现芜湖研究院校训前,龙老先生瞬间停住了脚步,眼睛盯住“厚德、求真、砺学、笃行”,似乎回忆起了什么,眼睛有些许湿润。他指着校训说,“对,没错,我们做技术的,一定要有实干的劲头在

谈及母校对老先生影响最大的部分时,老先生告诉记者,“西电实干的精神,让我克服了很多前进路上的阻力

学校能够将“厚德、求真、砺学、笃行”的校史精神贯彻到每个西电人的血液里,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党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精神之源,得益于党对人才培养的重视。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beoplay体育提现成立90周年。这一百年来,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才有今天一批批投身于无线电专业的优秀技术人才。

从像龙再云老先生一样扎根无线电基层,让热爱绽放出花朵;到当代年轻人潜心于通信工程研发,让创新迸发出光彩,生动诠释了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的西电人将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延续红色血脉,永远把党建精神、校史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在偌大的西电校园里、电子信息产业中,从不乏埋头苦干的人,不乏拼命硬干的人,不乏以身许技的人,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犹如珍珠在浩瀚烟海,不求闻名,只求无愧于心,而这个地方也许正因为这些看似“平凡”但“绝不平凡”的校友才最终成就她耀眼的光芒。

校友简介:

龙再云,男,汉族,1935年10月1 日出生安徽省芜湖市,籍贯芜湖。1956年-196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曾先后在无锡无线电设备厂(对内称为无锡721工厂),隶属于四机部;芜湖造船厂;中国船级社芜湖分社(原芜湖船检局),隶属于交通部等单位工作。先后获得技术员、工程师、验船师等职称。1995年于船检局退休,后返聘回单位工作4年左右,于1999年正式退休。

上一条:杨孟飞院士当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下一条:武向平: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宇宙

痴迷技术寄终身 遥忆校史葆初心:龙再云的技术人生
发布时间:2021-10-21 14:23:41来源:芜湖研究院点击:我要评论:

吃高粱米,黑馒头,菜里什么都有——沙子、小石子、稻草、树叶;宿舍里没有电灯,图书馆晚上9点熄灯后,回到宿舍点起菜油灯继续学习;学习环境艰苦,但课余生活比较丰富,经常可以去听“讲话”。

机缘巧合艰苦岁月 西电科开启无线电的研究梦

回忆起1956年-1962年这段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两者皆为原beoplay体育提现)的时光,89(本处年龄计算方法采用虚岁)岁高龄的校友龙再云一脸“幸福”。他的幸福是有缘由的,因为那6年不仅拓宽了他的见识,还成就了他与无线电一生的情愫。

龙再云年轻时的照片.jpg

说起与西电的缘分,还属巧合。龙再云是安徽芜湖人,原本他想去师范类学校就读。龙再云说道,“当年,我以及我的高中同学们都决心寻找一所可以提供吃饭、住宿的学校,而师范类的学校刚好就满足这些条件”。机缘巧合之下,得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正在招生,并且解决吃饭、住宿的问题,而且有军装穿,便报考了。

在正式入学之前,必须要经过政治审查的环节。回忆起这段往事,龙再云说,“那几天,当地组织员、武装部的人分别到公社、家中进行调查,家里人都吓的不得了,以为犯什么事了。”最后得知这是在进行入学调查,家人这才放下心来。

在经历了政审、入学考试等一系列环节之后,龙再云顺利入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军校大学生。

龙再云说,“我经历了学校从张家口迁往西安的过程”。龙再云之所以这样说,是有原因的。原来,1956年—1958年间,他在张家口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上学。之后,学校迁往西安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他于1958年—1962年间,在西安继续学习了4年。

1956年,龙再云考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正式开始了他的无线电学生涯。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技术人才。搞好无线电,突破技术瓶颈,为民族在无线电方面争取更多的主动权,才算发挥自己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在张家口期间,他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表扬。

1958年1月,学校向西南方向迁址,迁往陕西省西安市,龙再云跟随老师们从张家口前往西安。

一路的长途跋涉,沿途条件艰苦,龙再云反以为乐。因为这使得他有了更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讨论更多关于无线电技术方面的问题。说话间,透露出他对无线电专业的热爱。

说起当年的学习经历,龙再云开心的笑着。龙再云说,当时的西电,被誉为“最好的大学”,想成为工程学校的一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考试不合格的就会留级,所以原本五年制的学习时间,很少有人能够在五年内毕业。

“我们有三个班组,每个班组有40人,共计120人左右”,他说。对于求学时期的住宿情况,龙先生补充道,当时住的是日本的旧兵营。

谈到课余生活,龙再云表示,那时候的课余生活,就是听报告。学校经常会有领导来做报告,接着,龙再云带领我们依次回忆了毛主席、彭德怀、贺龙、肖克、聂荣臻等老将老帅们来学校作报告的情形。

龙老说道,“当时正在房顶上干活,彭老总在下面喊了一句‘同志们好’,大家当时以为这是哪个老头啊,后来才知道这原来是彭老总来学校了

看到学校历史集中一张关于贺龙出访西电科大学时的黑白老照片时,龙老激动的说,“这不是贺老总嘛”他将贺龙来学校进行讲话时的情形说的绘声绘色。“贺老总嘛,来学校作报告蛮随和、务实的。他走起路来特别快,跟在他后面的人一般都追不上他的步伐,比较喜欢关心战士们住的怎么样,吃的怎么样,学习的怎么样,工作的怎么样。”

谈到叶剑英元帅来学校时的情形,龙再云高兴的说“叶帅来的时候,我们正在考试,听到学校发的集结号,就从考场上放下笔,封住卷子,跑去参加。”

龙再云表示,肖克来的时候,部队正在训练,战士们都保持正步动作的状态下,他就开始在讲话,讲了很长时间的话。直到有战士倒下了,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在校期间,龙再云曾参加了学校流星余迹通信研发系统的研究工作。说起这段往事,龙再云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说“我是学校第一批次参加流星余迹通信工作的,当时,学校有一半人去北京,有一半人去兰州,我被分在了北京”。跟随着杨千里老师,测量流星的数量,根据数量,分析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精确

谈起参加学校流星余迹通信研发系统工作期间的生活,龙再云脱口而出,“我们住在四季春人民公社”龙老感叹道,“那个时候的日子太苦了。我去的时候刚好是春节附近,气候严寒,又冷又饿”饿得不行了的时候,曾与同行人员一起在草坪上打羊吃。

谈起曾经的同学、校友,龙再云说,有些同志留校任教,有些同志分在全国各地的重点国防工厂。例如:

“休宁县副县级职位的曹沚生”;

“在重点国防工厂的莱胡莹夫妇(化名)”;

“当时留校任教了数年,后来调回老家马鞍山钢铁学院学生部负责人胡裴南(化名)”;

那时候的日子很苦,现在回忆起来却是甜的。

倾情无线电,扎根基层 愿做无线电行业的螺丝钉

毕业之后,龙再云分配到无锡无线电设备厂进行工作,成为第一批从事海上声呐工作的技术人员。此后的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尽自己全力努力做到更好。龙再云的无线电技术贯穿工厂的各个环节,对中国海上声呐问题、无线电技术发展等具有很大的贡献。

在无锡工作的15年间,龙再云经历了知识分子下放、“左右派”(工厂分为两派)等考验,都没能让他因生活艰苦有丝毫的犹豫,但“核潜艇设备检验”的事儿,却让他感到手足无措,惶恐不已。

他的惶恐,是因为有责任,是因为够专业,更是因为对无线电专业的热爱,决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差错。

接到上级通知,无锡无线电设备厂需要提供一个装在核潜艇上的设备,以便核潜艇下水完成既定任务。龙再云当时在工厂的技术监督科,主要负责质量检测、验收以及签发的工作。工厂让龙老签字同意发一台设备到葫芦岛,用于核潜艇下水操作任务。接到任务之后,龙老不分昼夜的拿着仪表从设备的外部结构到内部材料,都进行详细的检查。

最终,他认为已经生产好的十几台设备均不能完成核潜艇下水操作任务。龙再云在质量检测报告中指出,此前一批设备不能输送出去,只能将设备拆掉重新安装,才可发到葫芦岛。龙再云顶住了层层压力,坚持设备重装。他对工作小心翼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更多的是对自己、对工作、对专业、对国家负责。

于1977年,龙再云决定举家前往芜湖。这一举动,迎来很多的不解,为何事业正旺的他,要选择回去。他的回答却很简单,“一是父母上了年纪了,二是芜湖造船厂也能实现自己无线电的理想”龙再云的处事也是如此,凡事就简处理。

回到老家芜湖的龙再云,更是纵情于无线电的世界。从炎炎夏日到皑皑白雪,哪里有无线电难题,哪里就可以看到龙再云的身影。在芜湖造船厂,龙再云充分利用自身过硬的技术,为造船厂无线电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建议,避免了很多损失,为芜湖造船厂织就了一层厚厚的保护网,也为推动无线电行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船检局工作期间,龙再云凭借自己以往出色的工作经验,精湛的专业技术,提高了船检局的工作效率。搞无线电,不是坐在办公室就能完成的工作。无线电工作者们要在基层一线中穿行,风里来雨里去,饱受蚊虫叮咬。有人说,中国的无线电事业,有80%都是中国无线电工作者用双手、双脚丈量出来的。这一干,龙老就干到60岁,并与1995年退休。据龙老介绍,他退休之后,还被返聘回原来的单位工作了4年,最终于1999年退休。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从事无线电工作的技术人员,推动了国家无线电事业的发展,见证了国家无线电事业的发展历程。

龙再云始终坚守“技攀高峰,情潜底渊”和“扎根技术第一线”的从技理念,为探索更精进的无线电技术而努力,为弘扬和发展我国无线电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9年,退休之后,龙再云并没有闲着,而是开始捯饬起电脑了。在互联网上继续关注、学习无线电相关内容。

龙再云从技60多年来始终扎根无限电专业第一线,不畏困苦,潜心于国家无线电的发展,坚持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品质,为我国的无线电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龙再云虽已89岁高龄,仍能心系国家技术发展的情况,谈技术创新,说技术主权,让人由衷敬佩,不愧为我国无线电界的一柄标杆。

实干笃行 务实求真 校史精神成就一生

岁月、生活给与了龙再云校友智慧、胸襟、实干,也给与了他快乐与满足。

9月16日,龙再云校友携夫人陶光华在beoplay体育提现执行院长吴勇一行的陪同下,参观了beoplay体育提现芜湖研究院芯片可靠性评估实验室、车载电子系统电磁兼容实验室、超宽禁半导体实验室。

“要是戴着眼镜就好了,就可以看清这个晶片了”,龙再云与夫人陶光华小声交流到。看到实验室里的晶片,虽已89岁的龙再云眼睛里似乎突然亮起来了,他弯下身体仔细查看,似乎又回到当年求学时严谨的状态中来了。在龙再云的身上似乎很好的诠释了“求真务实”的西电精神。

微风徐徐,阳光洒在beoplay体育提现芜湖研究院教学楼教室中,龙再云及夫人坐了坐同学们上课的教室,摸了摸图书馆可以借阅的书籍,感慨现在的学生们太幸福了,有这么多资源可以使用。

走到beoplay体育提现芜湖研究院校训前,龙老先生瞬间停住了脚步,眼睛盯住“厚德、求真、砺学、笃行”,似乎回忆起了什么,眼睛有些许湿润。他指着校训说,“对,没错,我们做技术的,一定要有实干的劲头在

谈及母校对老先生影响最大的部分时,老先生告诉记者,“西电实干的精神,让我克服了很多前进路上的阻力

学校能够将“厚德、求真、砺学、笃行”的校史精神贯彻到每个西电人的血液里,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党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精神之源,得益于党对人才培养的重视。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beoplay体育提现成立90周年。这一百年来,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才有今天一批批投身于无线电专业的优秀技术人才。

从像龙再云老先生一样扎根无线电基层,让热爱绽放出花朵;到当代年轻人潜心于通信工程研发,让创新迸发出光彩,生动诠释了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的西电人将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延续红色血脉,永远把党建精神、校史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在偌大的西电校园里、电子信息产业中,从不乏埋头苦干的人,不乏拼命硬干的人,不乏以身许技的人,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犹如珍珠在浩瀚烟海,不求闻名,只求无愧于心,而这个地方也许正因为这些看似“平凡”但“绝不平凡”的校友才最终成就她耀眼的光芒。

校友简介:

龙再云,男,汉族,1935年10月1 日出生安徽省芜湖市,籍贯芜湖。1956年-196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曾先后在无锡无线电设备厂(对内称为无锡721工厂),隶属于四机部;芜湖造船厂;中国船级社芜湖分社(原芜湖船检局),隶属于交通部等单位工作。先后获得技术员、工程师、验船师等职称。1995年于船检局退休,后返聘回单位工作4年左右,于1999年正式退休。

责任编辑:admin
本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