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要闻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共话“探火” 西电航天人聚焦火星探测重大任务
时间:2020-07-24 17:20:39来源: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点击:

■通讯员 席慧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2300多年前,诗人屈原仰望星空,挥笔写下名篇《天问》,阐发对宇宙万物的哲思。7月23日12时41分,满载着探索太空的神圣使命和科学真理的不懈求索,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抓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搭载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顺利踏上奔赴火星的茫茫征途,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开篇。

图片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

行星探测任务的盛大启航

2016年1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式获批立项。

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

7月17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转运至发射区。

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圆满发射升空。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搭载13种载荷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完成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研究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研究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研究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研究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五项科学目标。本次任务成功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西电航天校友的星辰大海

从“嫦娥奔月”的美好愿望到“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研发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壮大;

从“天舟一号”的圆满升空再到“天问一号”的盛大启航;

勤劳智慧的中国航天人在70余载的风雨历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而奋勇拼搏的西电航天人亦在中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不朽的功绩。

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包为民院士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统筹领军,把控探火任务发展方向;张荣桥总师从整体方案到实施细节一一身体力行,对探测任务的方方面面倾注心血,5个月来埋首于发射场一线;众多以西电航天校友为首的技术骨干投身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参与到了探测任务的各个环节。火星逐梦,天问求索,西电航天人共同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新征程助力添彩。

图片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1978级校友包为民:“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实为‘弯道超车’,若能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步走,这一自主性、智能性创新的跨越式方案将成为全球首次。然而,成功发射只是起点,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时间表’中,还有5个时间节点至关重要。2020年10月,天宫一号将进行深空机动,中途修正变轨调整;2021年2月,近火点附近实施制动,第一次自动减速,实现火星捕获,数天后于远火点转为两极飞行;2021年5月,环绕器、着陆器两器分离,环绕器进行轨道调整进入中继通信轨道保障高速通信,着陆器软着陆于火星表面;2021年5月日至8月日,火星车驶离着陆器,开始火星表面科学探测;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进行环火星探测普查。”

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1984级校友张荣桥:“中国行星探测之所以将火星列为首选目标,是因为火星是离地球最近且环境最为相似的类地行星。开展火星探测,可以深化对火星演变的认知。同时,中国人的眼光也并未局限在火星探索上,木星系及其以远的空间也是深空探测的重要对象。深空探测具有成本高、风险高等特点,既是‘勇敢者的游戏’,更需要科学攻关的精神,一系列科学技术、工程建设问题需要进一步突破。一直以来,中国深空探测本着‘创新、协调、和平、开放’的发展原则,愿与国际同仁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包括科学目标的选择、载荷搭载、测控资源的相互支持、科学数据共享等。希望全世界深空探测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们携手推动,让人类进入深空的脚步走得更快、更远。”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副院长、1994级校友李立,火星探测器分系统研制负责人、2003级校友张爱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在本次火星探测任务中承担了测控数传分系统和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的研制工作。测控数传分系统提供火星车对地通信、进入舱以及火星车和环绕器之间的中继通信。研制的高灵敏度X频段深空应答机,确保实现最远4亿公里的对地直接测控通信;研制的UHF频段收发信机,确保着陆过程以及火星表面巡视探测数据的中继通信;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在火星着陆过程中为探测器提供相对于火星表面的距离和速度信息,确保探测器安全着陆。火星探测任务自2016年立项以来,在四年多的研制过程中,西安分院项目团队攻坚克难,连续奋战,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研制任务。其中不乏董晨、段西航、李刚、陈燕、倪大宁、汪娟、朱培芸、郭语等诸多西电校友的身影。发射成功仅仅是探火之路的第一步,后续火星探测器还将进行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着陆、火星表面巡视、科学探测等一系列关键任务。西安分院将继续拼搏。”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5所所长、1992级校友曹哲:“火星探测任务中,科工二院主要参与了天问一号着陆探测器配套产品、传感器的研制工作,为天问一号着陆提供落时信息保障。和以往探月等航天任务不同,探火任务的着陆探测器配套产品、传感器根据火星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特殊设计,经过标准化实验验证和测试流程,将为天问一号着陆控制系统提供数据支持,确保应对火星地表环境下的全新挑战,在着陆过程中提供通信技术保障,为安全着陆火星保驾护航。”

图片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

矢志叩问苍穹的航天梦想

中国航天的火星探测任务不仅凝聚着众多西电校友的智慧汗水,也聚焦着无数西电师生的热情期待。7月22日—23日,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文昌市人民政府主办,未来宇航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火星之旅嘉年华活动召开,西电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刘彦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小平教授、办公室主任李昱良应邀参加,李小平教授为活动带来《风物长宜放眼量——浅谈系外行星探测》主旨报告,从太阳系内行星探测放眼系外行星探测,面对新的挑战,发展新理论、提出新方法,通过专业航天科普论坛为大众普及航天知识。“在现场感受探测器呼啸升空,内心震撼无以言表,我们不仅为中国航天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骄傲,更加感受到培养一代空间科学新人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在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之际,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举办“天问求索 火星逐梦”专题科普征文活动,莘莘学子们也通过关注学术前沿航天动态,追忆航天人物辉煌岁月,讲述星辰大海航天故事,聚焦火星探测重大意义,抒发矢志航天伟大梦想,以自己的方式共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盛举。优秀征文将在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展播。

上一条:西电双创项目在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启动会上路演
下一条:杨宗凯受邀在省教育网信工作会作信息化专题报告

共话“探火” 西电航天人聚焦火星探测重大任务
发布时间:2020-07-24 17:20:39来源: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点击:我要评论:

■通讯员 席慧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2300多年前,诗人屈原仰望星空,挥笔写下名篇《天问》,阐发对宇宙万物的哲思。7月23日12时41分,满载着探索太空的神圣使命和科学真理的不懈求索,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抓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搭载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顺利踏上奔赴火星的茫茫征途,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开篇。

图片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

行星探测任务的盛大启航

2016年1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式获批立项。

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

7月17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转运至发射区。

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圆满发射升空。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搭载13种载荷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完成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研究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研究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研究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研究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五项科学目标。本次任务成功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西电航天校友的星辰大海

从“嫦娥奔月”的美好愿望到“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研发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壮大;

从“天舟一号”的圆满升空再到“天问一号”的盛大启航;

勤劳智慧的中国航天人在70余载的风雨历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而奋勇拼搏的西电航天人亦在中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不朽的功绩。

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包为民院士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统筹领军,把控探火任务发展方向;张荣桥总师从整体方案到实施细节一一身体力行,对探测任务的方方面面倾注心血,5个月来埋首于发射场一线;众多以西电航天校友为首的技术骨干投身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参与到了探测任务的各个环节。火星逐梦,天问求索,西电航天人共同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新征程助力添彩。

图片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1978级校友包为民:“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实为‘弯道超车’,若能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步走,这一自主性、智能性创新的跨越式方案将成为全球首次。然而,成功发射只是起点,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时间表’中,还有5个时间节点至关重要。2020年10月,天宫一号将进行深空机动,中途修正变轨调整;2021年2月,近火点附近实施制动,第一次自动减速,实现火星捕获,数天后于远火点转为两极飞行;2021年5月,环绕器、着陆器两器分离,环绕器进行轨道调整进入中继通信轨道保障高速通信,着陆器软着陆于火星表面;2021年5月日至8月日,火星车驶离着陆器,开始火星表面科学探测;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进行环火星探测普查。”

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1984级校友张荣桥:“中国行星探测之所以将火星列为首选目标,是因为火星是离地球最近且环境最为相似的类地行星。开展火星探测,可以深化对火星演变的认知。同时,中国人的眼光也并未局限在火星探索上,木星系及其以远的空间也是深空探测的重要对象。深空探测具有成本高、风险高等特点,既是‘勇敢者的游戏’,更需要科学攻关的精神,一系列科学技术、工程建设问题需要进一步突破。一直以来,中国深空探测本着‘创新、协调、和平、开放’的发展原则,愿与国际同仁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包括科学目标的选择、载荷搭载、测控资源的相互支持、科学数据共享等。希望全世界深空探测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们携手推动,让人类进入深空的脚步走得更快、更远。”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副院长、1994级校友李立,火星探测器分系统研制负责人、2003级校友张爱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在本次火星探测任务中承担了测控数传分系统和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的研制工作。测控数传分系统提供火星车对地通信、进入舱以及火星车和环绕器之间的中继通信。研制的高灵敏度X频段深空应答机,确保实现最远4亿公里的对地直接测控通信;研制的UHF频段收发信机,确保着陆过程以及火星表面巡视探测数据的中继通信;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在火星着陆过程中为探测器提供相对于火星表面的距离和速度信息,确保探测器安全着陆。火星探测任务自2016年立项以来,在四年多的研制过程中,西安分院项目团队攻坚克难,连续奋战,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研制任务。其中不乏董晨、段西航、李刚、陈燕、倪大宁、汪娟、朱培芸、郭语等诸多西电校友的身影。发射成功仅仅是探火之路的第一步,后续火星探测器还将进行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着陆、火星表面巡视、科学探测等一系列关键任务。西安分院将继续拼搏。”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5所所长、1992级校友曹哲:“火星探测任务中,科工二院主要参与了天问一号着陆探测器配套产品、传感器的研制工作,为天问一号着陆提供落时信息保障。和以往探月等航天任务不同,探火任务的着陆探测器配套产品、传感器根据火星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特殊设计,经过标准化实验验证和测试流程,将为天问一号着陆控制系统提供数据支持,确保应对火星地表环境下的全新挑战,在着陆过程中提供通信技术保障,为安全着陆火星保驾护航。”

图片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

矢志叩问苍穹的航天梦想

中国航天的火星探测任务不仅凝聚着众多西电校友的智慧汗水,也聚焦着无数西电师生的热情期待。7月22日—23日,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文昌市人民政府主办,未来宇航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火星之旅嘉年华活动召开,西电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刘彦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小平教授、办公室主任李昱良应邀参加,李小平教授为活动带来《风物长宜放眼量——浅谈系外行星探测》主旨报告,从太阳系内行星探测放眼系外行星探测,面对新的挑战,发展新理论、提出新方法,通过专业航天科普论坛为大众普及航天知识。“在现场感受探测器呼啸升空,内心震撼无以言表,我们不仅为中国航天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骄傲,更加感受到培养一代空间科学新人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在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之际,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举办“天问求索 火星逐梦”专题科普征文活动,莘莘学子们也通过关注学术前沿航天动态,追忆航天人物辉煌岁月,讲述星辰大海航天故事,聚焦火星探测重大意义,抒发矢志航天伟大梦想,以自己的方式共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盛举。优秀征文将在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展播。

责任编辑:冯毓璇
本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