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要闻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学在西电】物理学院:答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高校答卷
时间:2023-10-10 16:12:57来源:新闻中心点击:

■记者 蒙少华

2022年3月,我校成立物理学院。而我校有关物理学科的研究,可进一步追溯到20世纪中期学校设立的基础部物理教研室,经历了物理系、理学院物理学科、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学科等阶段,物理学科逐渐形成了“信息物理、理工交融”的学科特色。我校正式成立物理学院,是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激发学科发展新动能,提升长期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本期报道特别采访物理学院院长郭立新,由他为我们讲述学院如何奋力书写拔尖人才培养的高校答卷。

记者:老师您好!我们都知道,只有不断加强基础研究,不断强基固本,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在这其中,根本的源泉还是在于人才培养。那么,为成为国内工科院校中物理学院发展的标杆之一,我们物理学院在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方面都制定了哪些规划呢?

郭立新:西电物理学科特色鲜明,信息物理是西电物理学科的传统也是优势。面向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院将按照国际一流物理学科的建设标准,在电磁物理、信息光学、量子与前沿理论物理等学科前沿方向,建立若干极具特色的一流研究团队和若干先进或尖端的科研平台,在前沿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做出具有国际影响甚至领先的原创性重大研究成果,同时培养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力争在人才培养、bepaly手机下载和交流合作等方面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极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内一流物理学科。

首先坚持强基固本,扎实推进物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优化“早期培育+二次选拔+动态进出+综合评价”选才机制,建立基于知识图谱一体化重构本硕博贯通衔接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双育人空间和双导师制全面驱动人才培养改革,推动构建科研导师制的拔尖人才学术训练与指导体系,强化科研训练和国际化视野。其次,深入推进新专业建设。以一流核心课程、一流核心教材、一流双创实践和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为抓手,提升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再次是加强顶层设计,实施基础物理研究支持计划。突出电、光基础科学理论与方法,重视开展物理与量子科学、信息科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四是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引育并举打造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记者: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物理学院是如何对标党和国家立德树人要求来制定的?

郭立新:物理学院目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学科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西电红色基因融入专业教育课程,把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融入实训课程,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实践课程。二是注重专业学科体系建设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把国家重点关注的战略性问题、区域发展亟须的政策性问题等作为学科优化调整的指导方向,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中着力将高水平学科资源转化为优质人才培养资源。三是突出电子信息特色。以双创为驱动,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校所联合、校企协同、国际参与的一流专业“345”分层分类递进式人才培养体系。

此外,学院将德育融入课程教学,构建多维协同的育人体系,形成了育德、育才、育人的教育闭环。

记者:在本科基础人才培养建设中,物理学院有哪些具体举措,培养模式、培养手段上有何亮点和特色?

郭立新:一是打造“学院—专业—课程”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布局量子科学与技术新兴专业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第二学位专业,探索构建学科交叉、特色明显的本科专业体系;推进一流课程建设,模块化构建特色专业核心课程群体系,形成底层通识共享的强基固本基课程群、中层衔接贯通的专业特色课程群、高层交叉融合的卓越培优课程群。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着力构建课程教学分层递进、研究方向一体贯通、各阶段有机衔接的物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以双育人空间为依托,开展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培养模式改革;采用小班化、专用化、国际化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

三是构建科研为牵引、双创为驱动的基础层-提高层-创新层循序递进的实践体系。依托学院“111”创新引智基地、2011信息感知协同创新中心、国防科工委电波环境监测网-西安观测站(国内高校首家)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及“电磁红外测试技术中心-陕西省工程应用创新中心”等十余个省部级实验室资源,把学院科研优势和学科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育人优势、培养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高水平科研反哺创新人才培养。

记者:学院在课程和教材建设过程中,对授课老师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上做了哪些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反馈如何?

郭立新:学院突出质量导向,全面开展一流课程建设,把一流课程建设纳入学院重点规划工作中。

一是完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机制。打造一批示范核心课程群。二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举例来说,以大学物理课程为试点,基于融媒体资源开展互动式、沉浸式教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可视化、多样化的资源、软件、平台,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以物理实验课程为试点,采用虚拟仿真资源支持、实体实验设备开展实践的方式,实现任务驱动的示范性教学模式。

三是引进优质课程资源,积极投入支持建设线上课程资源,推动混合式教学改革。四是开展融于教学全过程的伴随式评价。融课前、课中、课后于一体,以数字技术赋能使质量评价从终结性评价向伴随性评价转型。五是强化教材建设,牢固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同时,学院高度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探索构建“教学培训、观摩演练、绩效导引、竞赛激励”的教师教学培训体系,建立集教学讲座、教学观摩、教学诊断及个性化资源推荐等为一体的教学培训支撑服务体系。

成效方面,师生对学院总体满意度高,在二级单位和中层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满意度测评中,学院班子满意度达到100%;在毕业生座谈活动中,毕业生对学院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7%以上,超过全国“双一流”院校平均水平(95%)。同时,教学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

记者:为保障一系列人才培养工作取得实效,学院制定了哪些保障和激励措施呢?

郭立新:学院建院大会报告以及“十四五”规划,把“教学立院、人才兴院”列入了发展战略。

保障及激励方面,学院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发展的基础要素,持续推进以岗位聘任和绩效评价改革为抓手的综合改革,设立一流专业负责人、平台课程负责人、拔尖人才试点班负责人等教学负责人特设岗。开辟以教学为主的职称晋升渠道,把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类获奖和教研教改成果作为主要申报条件,实现优秀教师按教学业绩晋升。年终绩效津贴向教学倾斜,激励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学院不断加大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投入力度,保证生均教学经费支出逐步增长;大幅增加教育教学建设与改革经费,重点支持教学研究、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师教学发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等五个专项建设。

记者:目前,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呢?人才培养质量如何?

郭立新:围绕人才培养,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工作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如,目前形成了“两段式、全方位、长周期、个性化、国际化”的五位一体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本科专业均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务国家需求,双创教育驱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物理菁英拔尖班为示范,全面开展专业自评自建,建立“审核评估-专业认证与评估-课程评估”三维度质量评价体系;2023级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以特色实验班模式进行招生和培养。一流课程建设中,“计算物理”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和教学团队,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核心,着力打造的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1门课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课程获批陕西省特色线上课程,4门课程获批首批校级一流课程,实现了课程建设在国家级层面上零的突破。

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一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获得社会高度认可,物理学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批为“B”;二是就业率、深造率双高,近六年就业率平均达到95%以上,总体深造率超50%;三是需求适应度高,高度契合行业需求,近三年电子信息类行业就业率达91%;国防科研岗位、工程技术类职位就业占比超过55%,实现了国家战略需求、行业需求双契合。

上一条:【红色西电】西电3个案例入选中国政研会和陕西省思政工作优秀案例
下一条:【学在西电】西电学子荣获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一等奖

【学在西电】物理学院:答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高校答卷
发布时间:2023-10-10 16:12:57来源:新闻中心点击:我要评论:

■记者 蒙少华

2022年3月,我校成立物理学院。而我校有关物理学科的研究,可进一步追溯到20世纪中期学校设立的基础部物理教研室,经历了物理系、理学院物理学科、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学科等阶段,物理学科逐渐形成了“信息物理、理工交融”的学科特色。我校正式成立物理学院,是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激发学科发展新动能,提升长期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本期报道特别采访物理学院院长郭立新,由他为我们讲述学院如何奋力书写拔尖人才培养的高校答卷。

记者:老师您好!我们都知道,只有不断加强基础研究,不断强基固本,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在这其中,根本的源泉还是在于人才培养。那么,为成为国内工科院校中物理学院发展的标杆之一,我们物理学院在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方面都制定了哪些规划呢?

郭立新:西电物理学科特色鲜明,信息物理是西电物理学科的传统也是优势。面向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院将按照国际一流物理学科的建设标准,在电磁物理、信息光学、量子与前沿理论物理等学科前沿方向,建立若干极具特色的一流研究团队和若干先进或尖端的科研平台,在前沿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做出具有国际影响甚至领先的原创性重大研究成果,同时培养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力争在人才培养、bepaly手机下载和交流合作等方面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极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内一流物理学科。

首先坚持强基固本,扎实推进物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优化“早期培育+二次选拔+动态进出+综合评价”选才机制,建立基于知识图谱一体化重构本硕博贯通衔接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双育人空间和双导师制全面驱动人才培养改革,推动构建科研导师制的拔尖人才学术训练与指导体系,强化科研训练和国际化视野。其次,深入推进新专业建设。以一流核心课程、一流核心教材、一流双创实践和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为抓手,提升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再次是加强顶层设计,实施基础物理研究支持计划。突出电、光基础科学理论与方法,重视开展物理与量子科学、信息科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四是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引育并举打造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记者: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物理学院是如何对标党和国家立德树人要求来制定的?

郭立新:物理学院目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学科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西电红色基因融入专业教育课程,把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融入实训课程,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实践课程。二是注重专业学科体系建设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把国家重点关注的战略性问题、区域发展亟须的政策性问题等作为学科优化调整的指导方向,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中着力将高水平学科资源转化为优质人才培养资源。三是突出电子信息特色。以双创为驱动,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校所联合、校企协同、国际参与的一流专业“345”分层分类递进式人才培养体系。

此外,学院将德育融入课程教学,构建多维协同的育人体系,形成了育德、育才、育人的教育闭环。

记者:在本科基础人才培养建设中,物理学院有哪些具体举措,培养模式、培养手段上有何亮点和特色?

郭立新:一是打造“学院—专业—课程”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布局量子科学与技术新兴专业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第二学位专业,探索构建学科交叉、特色明显的本科专业体系;推进一流课程建设,模块化构建特色专业核心课程群体系,形成底层通识共享的强基固本基课程群、中层衔接贯通的专业特色课程群、高层交叉融合的卓越培优课程群。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着力构建课程教学分层递进、研究方向一体贯通、各阶段有机衔接的物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以双育人空间为依托,开展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培养模式改革;采用小班化、专用化、国际化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

三是构建科研为牵引、双创为驱动的基础层-提高层-创新层循序递进的实践体系。依托学院“111”创新引智基地、2011信息感知协同创新中心、国防科工委电波环境监测网-西安观测站(国内高校首家)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及“电磁红外测试技术中心-陕西省工程应用创新中心”等十余个省部级实验室资源,把学院科研优势和学科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育人优势、培养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高水平科研反哺创新人才培养。

记者:学院在课程和教材建设过程中,对授课老师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上做了哪些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反馈如何?

郭立新:学院突出质量导向,全面开展一流课程建设,把一流课程建设纳入学院重点规划工作中。

一是完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机制。打造一批示范核心课程群。二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举例来说,以大学物理课程为试点,基于融媒体资源开展互动式、沉浸式教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可视化、多样化的资源、软件、平台,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以物理实验课程为试点,采用虚拟仿真资源支持、实体实验设备开展实践的方式,实现任务驱动的示范性教学模式。

三是引进优质课程资源,积极投入支持建设线上课程资源,推动混合式教学改革。四是开展融于教学全过程的伴随式评价。融课前、课中、课后于一体,以数字技术赋能使质量评价从终结性评价向伴随性评价转型。五是强化教材建设,牢固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同时,学院高度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探索构建“教学培训、观摩演练、绩效导引、竞赛激励”的教师教学培训体系,建立集教学讲座、教学观摩、教学诊断及个性化资源推荐等为一体的教学培训支撑服务体系。

成效方面,师生对学院总体满意度高,在二级单位和中层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满意度测评中,学院班子满意度达到100%;在毕业生座谈活动中,毕业生对学院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7%以上,超过全国“双一流”院校平均水平(95%)。同时,教学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

记者:为保障一系列人才培养工作取得实效,学院制定了哪些保障和激励措施呢?

郭立新:学院建院大会报告以及“十四五”规划,把“教学立院、人才兴院”列入了发展战略。

保障及激励方面,学院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发展的基础要素,持续推进以岗位聘任和绩效评价改革为抓手的综合改革,设立一流专业负责人、平台课程负责人、拔尖人才试点班负责人等教学负责人特设岗。开辟以教学为主的职称晋升渠道,把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类获奖和教研教改成果作为主要申报条件,实现优秀教师按教学业绩晋升。年终绩效津贴向教学倾斜,激励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学院不断加大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投入力度,保证生均教学经费支出逐步增长;大幅增加教育教学建设与改革经费,重点支持教学研究、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师教学发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等五个专项建设。

记者:目前,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呢?人才培养质量如何?

郭立新:围绕人才培养,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工作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如,目前形成了“两段式、全方位、长周期、个性化、国际化”的五位一体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本科专业均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务国家需求,双创教育驱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物理菁英拔尖班为示范,全面开展专业自评自建,建立“审核评估-专业认证与评估-课程评估”三维度质量评价体系;2023级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以特色实验班模式进行招生和培养。一流课程建设中,“计算物理”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和教学团队,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核心,着力打造的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1门课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课程获批陕西省特色线上课程,4门课程获批首批校级一流课程,实现了课程建设在国家级层面上零的突破。

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一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获得社会高度认可,物理学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批为“B”;二是就业率、深造率双高,近六年就业率平均达到95%以上,总体深造率超50%;三是需求适应度高,高度契合行业需求,近三年电子信息类行业就业率达91%;国防科研岗位、工程技术类职位就业占比超过55%,实现了国家战略需求、行业需求双契合。

责任编辑:admin
本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