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要闻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名师西电】谢晖:是老师,亦是一名“学生”
时间:2023-12-19 15:57:25来源:新闻中心点击:

■学生记者 朱鑫琳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写春秋。在谢晖的办公室里,有一面墙上刻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八个大字。怀揣着这样的育人之心,谢晖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师’,勇于突破传统教育的困境,创新教育模式,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谱写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赞歌。

谢晖在陕西师范大学本硕毕业后,便来到beoplay体育提现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省级实验中心担任老师,并兼任辅导员。之后便在学校攻读博士,毕业后,便留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成为一名教师,如今已有十几年。

学生是我教学创新的“老师”

如何能真正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困境,谢晖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做教学创新的初衷一定来自学生,一定要在各个维度上多听听学生是怎么想的。”就这样,从教十多年来,他以学生为其创新的老师,让学生与时代共舞。学生获得感越高,他从教的动力越强。

谢晖将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反馈都放在心上。2012年,他刚开始工作,当时学校生物类专业与优势学科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学习的连贯性与整体性大打折扣。“我教授的课程是现代工科微生物学。当时经验不足,就是按经典套路去讲,但从学生角度来看,前面学数学、计算机的课程,后面突然又要学生物类的课程,中间有没有任何过渡的机会。”收到学生的反馈后,他就认为这个问题需要立即解决。

从2013年开始,谢晖便去开展物专业的工科类院校调研,学习其他高校是怎么做的,也分析很多案例,但秉承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他认为还不够。他着手创新教案内容,将教材内容系统化地编写进去,也自学了大量的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的课程,日夜思索如何把它们构建成一个整体。最终,谢晖发现,在学生学习微生物的不同种营养类型时,其中不同因素之间的搭配就涉及到大量的数学问题,这正好可以利用学校的数学学科基础,将优势学科与本专业知识有机融为一体,既能与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关联起来,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全面建立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道路自信。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和第七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中,谢晖都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另外,在首届陕西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他也荣获了一等奖。

图片2.png

不仅如此,为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谢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与时代的脉搏共振。谢晖曾获陕西省首批本科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和陕西省第二批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一方面,他将国家政策中涉及专业课知识的领域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其中的典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自身专业课的同时注重国家发展的需要。这样,“学生会发现原来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未来可以投入到产业中,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这种方式便能有效破除自身专业课与思政专业之间的所谓“壁垒”,同时激活学生思维,洞察未来方向,将思政育人真正盘活。另一方面,他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通过建立学生对自身专业的信心和热爱,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投身于为国奉献的实践当中。他将国家层面涉及本专业的新产业、新技术、新发展整合到课堂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前沿技术与国家发展方向。同时,他对待每一次课堂都非常严谨,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瑕疵,这样,通过老师的专业自信,将国家发展与专业课讲授有机融合,便能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专业自信,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与时代共舞。

让每朵花开出自己的模样

每位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育人就像培育花朵一样,要充分尊重花朵的特殊性,按其习性培养。谢晖深谙其中的道理,始终秉承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比如,在大的体系化结构下,他为每届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课外食粮”。“生物专业的学习需要很多课外资源,而每一届学生需求都不一样,那么每一届所补的内容也就不同。”谢晖利用6年教学时间中学生的学习数据开展分层教学,各层难度系数不一,如今已分到5层,学生可以从中自由选择难易程度。

不仅如此,为精确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反馈,谢晖于2014年开始着手搭建在线学习多模态“三全育人”全过程评价平台,平台功能涵盖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期末成绩预测预警、学科学习能力肖像、学习潜能评价、学业发展预测等等多项功能。使得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化评价模型,系统会自动为学生推荐适合其个人发展的学习方案。在专业课如此,在选修课谢晖同样以学生为中心。“在课上我通常会设置3-4个来自不同专业的课代表,多和他们交流,从不同专业的角度去了解大家的情况。”正是这样秉承着育人初心,谢晖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很多学生越来越喜爱生物专业,也有越来越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愿意选修这门课,他的课程也因此获批了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教学与科研的兼顾能做到吗?能!

教学和科研的兼顾是真的很难,但是能不能做到呢?能”。谢晖认为,长远的规划和高效的时间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在他工作第一年时,为优化教学,他决定开始写教材,每天都会写到深夜。几年后,他拿到了省上对教材编写的支持,当公示第二天他就把自己的初稿发给了出版社,“我记得当时出版社都非常震惊于我的速度。”平时稍有空闲,谢晖便将精力投入到搭建和完善资源平台上。日常工作中,他会把课程安排都合理安排在一段时间内,其余的时间留给科研和其他事情。

谈及对西电学子的寄语,谢晖说了三个词语:“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怀揣育人之心,谢晖以实际行动诠释立德树人的使命与担当。正是有一个个像他一样的老师引领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在各自领域大放异彩。

上一条:【红色西电】西电原创话剧《毕德显》揭幕陕西省弘扬科学家精神舞台剧展演
下一条:【数字西电】重庆市教委来校调研交流教育数字化工作

【名师西电】谢晖:是老师,亦是一名“学生”
发布时间:2023-12-19 15:57:25来源:新闻中心点击:我要评论:

■学生记者 朱鑫琳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写春秋。在谢晖的办公室里,有一面墙上刻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八个大字。怀揣着这样的育人之心,谢晖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师’,勇于突破传统教育的困境,创新教育模式,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谱写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赞歌。

谢晖在陕西师范大学本硕毕业后,便来到beoplay体育提现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省级实验中心担任老师,并兼任辅导员。之后便在学校攻读博士,毕业后,便留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成为一名教师,如今已有十几年。

学生是我教学创新的“老师”

如何能真正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困境,谢晖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做教学创新的初衷一定来自学生,一定要在各个维度上多听听学生是怎么想的。”就这样,从教十多年来,他以学生为其创新的老师,让学生与时代共舞。学生获得感越高,他从教的动力越强。

谢晖将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反馈都放在心上。2012年,他刚开始工作,当时学校生物类专业与优势学科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学习的连贯性与整体性大打折扣。“我教授的课程是现代工科微生物学。当时经验不足,就是按经典套路去讲,但从学生角度来看,前面学数学、计算机的课程,后面突然又要学生物类的课程,中间有没有任何过渡的机会。”收到学生的反馈后,他就认为这个问题需要立即解决。

从2013年开始,谢晖便去开展物专业的工科类院校调研,学习其他高校是怎么做的,也分析很多案例,但秉承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他认为还不够。他着手创新教案内容,将教材内容系统化地编写进去,也自学了大量的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的课程,日夜思索如何把它们构建成一个整体。最终,谢晖发现,在学生学习微生物的不同种营养类型时,其中不同因素之间的搭配就涉及到大量的数学问题,这正好可以利用学校的数学学科基础,将优势学科与本专业知识有机融为一体,既能与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关联起来,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全面建立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道路自信。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和第七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中,谢晖都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另外,在首届陕西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他也荣获了一等奖。

图片2.png

不仅如此,为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谢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与时代的脉搏共振。谢晖曾获陕西省首批本科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和陕西省第二批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一方面,他将国家政策中涉及专业课知识的领域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其中的典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自身专业课的同时注重国家发展的需要。这样,“学生会发现原来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未来可以投入到产业中,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这种方式便能有效破除自身专业课与思政专业之间的所谓“壁垒”,同时激活学生思维,洞察未来方向,将思政育人真正盘活。另一方面,他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通过建立学生对自身专业的信心和热爱,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投身于为国奉献的实践当中。他将国家层面涉及本专业的新产业、新技术、新发展整合到课堂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前沿技术与国家发展方向。同时,他对待每一次课堂都非常严谨,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瑕疵,这样,通过老师的专业自信,将国家发展与专业课讲授有机融合,便能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专业自信,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与时代共舞。

让每朵花开出自己的模样

每位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育人就像培育花朵一样,要充分尊重花朵的特殊性,按其习性培养。谢晖深谙其中的道理,始终秉承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比如,在大的体系化结构下,他为每届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课外食粮”。“生物专业的学习需要很多课外资源,而每一届学生需求都不一样,那么每一届所补的内容也就不同。”谢晖利用6年教学时间中学生的学习数据开展分层教学,各层难度系数不一,如今已分到5层,学生可以从中自由选择难易程度。

不仅如此,为精确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反馈,谢晖于2014年开始着手搭建在线学习多模态“三全育人”全过程评价平台,平台功能涵盖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期末成绩预测预警、学科学习能力肖像、学习潜能评价、学业发展预测等等多项功能。使得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化评价模型,系统会自动为学生推荐适合其个人发展的学习方案。在专业课如此,在选修课谢晖同样以学生为中心。“在课上我通常会设置3-4个来自不同专业的课代表,多和他们交流,从不同专业的角度去了解大家的情况。”正是这样秉承着育人初心,谢晖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很多学生越来越喜爱生物专业,也有越来越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愿意选修这门课,他的课程也因此获批了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教学与科研的兼顾能做到吗?能!

教学和科研的兼顾是真的很难,但是能不能做到呢?能”。谢晖认为,长远的规划和高效的时间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在他工作第一年时,为优化教学,他决定开始写教材,每天都会写到深夜。几年后,他拿到了省上对教材编写的支持,当公示第二天他就把自己的初稿发给了出版社,“我记得当时出版社都非常震惊于我的速度。”平时稍有空闲,谢晖便将精力投入到搭建和完善资源平台上。日常工作中,他会把课程安排都合理安排在一段时间内,其余的时间留给科研和其他事情。

谈及对西电学子的寄语,谢晖说了三个词语:“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怀揣育人之心,谢晖以实际行动诠释立德树人的使命与担当。正是有一个个像他一样的老师引领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在各自领域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冯毓璇
本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