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罗盈盈)为进一步提升人文学院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11月29日上午,人文学院于信远Ⅱ区135会议室举办第二十八期研究生学术沙龙。本次活动由人文学院2023级研究生主讲,学院导师进行评议。
奚月晴以“人的觉醒’--浅析本体宇宙论与宋明儒家圣人观”为题进行汇报。她首先阐明,宋明理学本质上是一场“人的觉醒”和“学习圣贤”的运动。而“本体宇宙论”这一术语,是由牟宗三在比较中国哲学与康德哲学的基础上,汲取大乘佛教思想所提出的概念。她认为,要深入了解宋明理学家所追求的生命境界,必须深入研究他们对生存世界的理解方式——即“本体宇宙论”,以及他们对圣人本质及成圣过程的思考。随后,她通过梳理比较从孔子到宋明时期的儒家“圣人观”,凸显出宋明儒者的圣人观中最核心的特质在于从天人合一的视角深刻剖析圣贤境界的本质。
王思琛老师在评议环节首先对奚月晴同学的文献梳理工作表示了肯定,系统地整理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能够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随后针对此次汇报,王老师指出“本体宇宙论”与“圣人观”两者的关系不够明确。在后续论文撰写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这两者间关系的研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补充和完善相关内容。
杜佳妮以“梅洛-庞蒂的时间现象学分析”为主题进行汇报。她首先提出,“时间”贯穿于梅洛-庞蒂的整个思想体系,梅洛-庞蒂多次强调,与空间性相比,时间性具有更高的优先级,空间性本身蕴含着不同时间维度的交织。这一思考在他前期和后期的思想中都有深刻的体现。随后她以“时间”为关键,分析了梅洛-庞蒂现象学的内在逻辑。紧接着,她梳理出一条以时间为线索理解梅洛-庞蒂前期和后期现象学思想的脉络,经过对不同时期梅洛-庞蒂现象学的分析,可以得出时间性呈现为一种整全时间结构,最终演化为“交织”下的自然的时间图式,即种自然时间性,成为一种本体论的时间。
王思琛老师在评议环节指出,“时间”这一概念蕴含广泛而深刻的讨论价值,是哲学领域内一个复杂的议题。王老师建议,在进行文献综述时,可以适当增加对这部分内容的梳理。不仅可以梳理历史上不同哲学流派对于时间的看法,还可以尝试分析这些理论背后的思想基础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或区别。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不仅拓展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还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了宋明理学、儒家圣人观以及梅洛-庞蒂时间现象学的核心思想。学院导师给出的专业建议与学术指导,为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及论文写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发。人文学院将持续定期举办研究生学术沙龙,努力搭建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研究生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