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曾唐明)为进一步提升人文学院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12月12日下午,由人文学院主办的研究生学术水平提升计划第二十九期学术沙龙活动在南校区信远Ⅱ区135会议室顺利举行。此次沙龙活动由2023级研究生主讲,学院导师进行评议。
首先,袁清桦对“仁义”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重点探讨了告子与孟子在“仁义”内涵上的不同理解。她首先阐明,告子所理解的“仁”是一种内心纯粹的自然情感流露,而“义”则是一种道德判断及其所确立的行为准则,体现了对人性的规范与引导。通过“生之谓性”的论断,她进一步阐释了“食色,性也”的内在价值,认为自然欲望的满足是人性得以展现和实现的基础。袁清桦还通过杞柳之喻和湍水之喻,展示了告子思想的一贯性,强调人性如未经加工的杞柳,需要通过“义”的引导和规范,才能服务于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曾唐明对孔子的民本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探讨了其在《论语》中的具体体现。他将孔子的民本思想细分为“作为资源的民本思想”与“作为人的民本思想”两种类型,从而揭示了孔子思想的复杂性和和谐性。通过对孔子“民”之所以成为“民”的内在缘由的探讨,他成功地把握了孔子思想的核心,进一步展现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髓。
在点评环节,王晨光老师对两位学生的学术报告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指出,袁清桦同学对仁义关系的哲学意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研究表现出理论的严密性和逻辑的明晰性;而曾唐明同学则深刻地阐释了孔子民本思想的复杂性,特别是他对孔子思想的多角度分析,彰显了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独创性的观点。王晨光老师在总结中强调了“人性”作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核心概念,并通过两位学生的报告将其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有助于他们在理解儒家思想的过程中,更精准地把握研究的关键点。
本次学术研讨会不仅彰显了人文学院研究生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创新精神,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师生间的学术沟通与思想交锋。人文学院将继续定期举办此类学术研讨会,为研究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学术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共同促进学术研究的繁荣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