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oplay体育提现通信工程学院是以现代电子信息、通信理论与前沿技术为主导方向,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开展bepaly手机下载的基地。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0人,其中教授66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26人,博士生导师101人,硕士生导师212人。学院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9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8人次,省部级人才40人次。现有在读本科生3300余名,硕士研究生1700余名,博士研究生300余名。
学院现有机构设置如下:电子技术系、通信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信息bepaly手机下载所、综合业务网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外,教学基地有通信与信息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虚拟仿真国家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合)、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合)。科研基地有综合业务网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无线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陕西省现代无线通信创新技术研发与支撑服务平台、陕西烽火-西电通信技术研究院、“信息网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陕西省区块链与安全计算重点实验室、西安市移动边缘计算及安全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个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学院设有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和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防重点专业,并开设西电-赫瑞瓦特中英合作办学项目,信息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学院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和军队指挥学学科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在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九五”至“十二五”、“211工程”建设,学院的学科实力明显增强,部分学科方向已接近国内外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在2002、2007年全国学科评估中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均名列第二,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排名第二,在2017年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2017年6月,信息与通信工程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序列,西电2个一级学科入选。
学院响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以“十三五”规划、“三个一流”建设为契机,深度优化学院人才引育体系,整合资源,吸引多方有生力量,培育未来方向构建学科新架构,拟在涡旋电磁波超大容量无线通信、全光互联网络、天空地海一体化信息网络、新一代数据链支撑设备、海洋信息技术与深海通信、先进网络与智能服务、区块链技术、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新学科方向开疆拓土,重构学科,创新融合。
通信工程学院积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装备预研、装备型号研制和国际合作等纵向课题和大量横向合作项目,取得了一大批显著的科研成果。学院曾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套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第一套毫米波通信设备,第一台ATM交换机,第一颗宇航级图像压缩芯片,第一部2400bps实用声码器,第一部2400bps数传机,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通信与电子信息领域的精英人才,其中有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杨小牛、姚富强、杨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登国,世界电信组织杰出贡献奖(GSM奖)获得者李默芳,原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郭德英,腾讯公司创始人之一曾李青等一大批杰出校友。
近年来学院依托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借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继往开来,跨越发展,成绩卓著,影响深远。创立了安全网络编码理论体系,引领国际安全网络编码的发展方向;王育民团队发明的宽带无线网络WAPI基础框架方法(虎符TePA)成为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我国提交并获通过的第一个ISO/IEC国际标准;李建东教授团队发明的大规模无线局域网自主接入结构与方法,解决了网络大规模、用户高移动、业务大容量带来的挑战;同时,李建东教授团队发明了多维网络资源主动认知分配方法、区域资源联动的高密集用户接入方法、跨域资源协同的网络化干扰转移方法,实现了密集无线通信系统资源的网络化有序流动;李云松教授团队研制的深空图像压缩芯片与传输系统成功应用于我国探月和测绘卫星等重大工程;胡予濮教授团队对GGH映射本身以及基于GGH映射的各类高级密码应用进行了颠覆性研究,在国际密码学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
近五年来,学院科研经费总计57692万元,年均科研经费11538万元,共承担科研项目2051项,其中纵向项目1140项,横向项目911项,SCI论文共1406篇,JCRII区以上639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353项,教材专著22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1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