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记忆 | 许志俭:从电训队到华北军区电专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党中央在同年7月20日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动员令。我解放区军民英勇奋战,3个月就歼敌25个旅。在战火弥漫、对敌斗争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党中央仍然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1946年解放区工作方针》中特别提出:“……军事学校应继续办理,着重技术人才的训练。”根据这一精神,1946年7月,晋察冀军区派出电讯训练队队长周石夫等同志,到冀中根据地招收新生。

招收新生入学

当时我在高小读书。我的家乡定县,是国民党专署所在地,敌人十分猖狂,组织还乡团,抓村干部,杀共产党员。组织上为了保护我们这批青年党员,壮大解放军的力量,1946年8月,由校长动员报名参加了晋察冀军区电讯训练队,一同参军的有十几个同学。各地新生在河间县西北东董堤村进行了入伍教育,编成连、排、班。

经过1个月的行军准备,9月下旬开始向晋察冀军区所在地张家口进发。路经肃宁、蠡县,到离铁路线很近的清苑县一个村庄扎营。由清苑县县大队为我们选好越过平汉路的地段,监视南北两个车站的岗楼,开出上下封锁沟的台阶,起掉沟里的地雷,并交代了夜过铁路的纪律:不准咳嗽、喧哗,不准抽烟,不准包白头巾,不准掉队等。约在晚上11点开始行军。走了约1个小时,到了铁路边。天黑路险,我们学员中有女同志,还有十五六岁的小同志,县大队的同志们站在封锁沟开出的台阶上,将每个人依次传递通过了封锁沟。过后,怕敌人尾追,一口气跑了10多里路,拂晓在铁路西的完县一个村庄住下。从完县向西行军,就进入了山区,从王虎岭过长城。9月底到达塞外的涞源县三甲村。

因为张家口于10月11日被敌人占领,晋察冀军区南撤,我们就在涞源停了下来,待命行动。为抓紧时机学习,进行了收发报代码的训练,大家情绪很高,到处是嘀哒嘀哒的发报声。当时的塞外已经很冷,军区后勤部队把缴获来的被服发给同学,每人棉被一床,国民党棉军衣一套,穿上后一副国民党俘虏军官像,大家都禁不住相对而笑。在三甲村初步整训后,对我们进行了文化测验,并根据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分别编成机务班、电话班、报务班和调配班。我被编在机务班,成为晋察冀军区电讯训练队第八期学员。

无线电机务班在上课

转移到阜平县上、下店

在三甲村住了1个月,因为发现国民党企图从大同、保定两面夹击我晋察冀军区,电讯队奉命于10月底连夜出发,急行军经插箭岭、走马驿、倒马关到达河北阜平县西南的上店、下店和张家湾。

阜平县是老解放区,虽然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敌人“三光政策”的摧残,生活十分困难,但是老区人民把子弟兵当儿女看待,还千方百计地照顾我们。我们机务班住在下店村,该村只有十几户人家,要腾出50个男女同学的住房和课堂,确实非常困难。为了解决3位女同学的住房,房东小两口分居,儿子和老父亲住一屋,妹妹、媳妇和三位女同学合住一室。春节时,房东一家吃的还是小米饭,南瓜汤,部队伙食虽然也不好,初一还能吃上一顿饺子,我们就和房东合吃了这顿饭。老区人民热爱子弟兵,军民鱼水情,鼓舞着我们的学习热情,至今难以忘怀!

当时学习、生活的条件都很苦。教室是老乡腾出的羊圈,积粪一尺多厚,同学们一齐动手挖出粪土,垒起石头垛,借些木板搭成桌凳。教室没有火炉,教员的手冻得肿起很高,仍坚持上课。我们十几个男同学,挤在一间大约15平方米的房内,自己上山打草铺在地上,盖上一张席子,就是床铺。教员睡在牲口房里,算是照顾。吃的是小米饭,粮食是利用星期天,翻山越岭到几十里外粮库背来的。没有口袋,就用自己的裤子,装上粮食,放在脖子上背回来。尽管如此,大家精神上很愉快,学习劲头很高。因为有一个崇高的革命信念:学好本领上前线,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成立晋察冀军区电讯工程学校

1947年1月下旬,我军解放了望都、定县、新乐等县城。使冀西、冀中解放区连成了一片,为办学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为适应华北全境解放急需人才的局势,晋察冀军区决定以我们电讯队第八期教学员为基础,扩建为晋察冀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还成立了工程班,有20余人。3月,学校迁到了安国县庞各庄。

同年6月,驻保定的国民党军队进行垂死挣扎,向冀中一带骚扰,我们学校奉命迁到了曲阳县南水峪、北水峪村。7月,招收了一批新学员,成立了机务二班,其余编入报务队学习。8月,报务班、电话班毕业,奔赴解放区各个战场。有20几名毕业生留校,成立了高级报务班,继续学习。

当时实验设备很困难,主要是缴获的战利品。记得1947年10月,清风店战役中,击落了一架敌机,学校派干部和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拆卸飞机上的通信器材,运回来作实验设备。

1948年春节过后,学校又由曲阳县迁到了获鹿县的大李庄。为活跃部队文化生活,密切军民关系,学校成立了业余文工团,排练了较大型的河北梆子《不要杀他》和京剧《打渔杀家》,还从基层班队挑选了优秀节目,如我们机务班的话剧《王秀鸾》,报务队的《赤叶河》等,先在学校驻地大李庄演了两晚上,后到获鹿县城演出,还到沙河华北军区通讯联络处演过两个晚上。每场演出都受到热烈欢迎,观众踊跃,博得长时间的掌声。

成立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

解放战争迅速向前发展,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相继解放了石家庄、运城、临汾等城市,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了一片。1948年5月,中央决定将两大区合并,组成华北局、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及华北军区。华北军区成立后,决定以晋察冀电专为基础,将晋冀鲁豫通校、机务队、参训队、工委通讯队、气象队等与之合并,成立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这是解放区最大的一所培养无线电通信人才的学校。5月12日在大李庄召开了成立大会,全校师生1500余人参加。同时举办了学习成绩展览、球类比赛和文艺活动,历时3天,盛况空前。

华北电专获鹿旧址

学校成立不久,发生了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我队杨鹤为同志,为中秋节改善伙食,到石家庄采办食品,当他推着独轮车回来时,遇到敌机轰炸,不幸中弹牺牲。这位身经百战的老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为革命历尽艰辛,却在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之际牺牲了。

1948年10月下旬,北平国民党军队企图集中兵力偷袭石家庄,作最后的挣扎,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学校奉命转移。10月30日,全校人员离开大李庄,大部分人员向赞皇转移,我们机务班的任务是押运器材,向阳泉转移。同学们抬的抬,背的背,将器材运到获鹿火车站,装了一节车皮。途中曾遭敌机尾追。次日中午到达阳泉时,敌机又来袭扰,我们冒着敌机的扫射,将器材抢运到阳泉市西南约10华里的王家峪。连续三天三夜搬运器材,不能睡觉,吃不好饭,直到把全部器材搬进王家峪的一个几十米深的窑洞内,我们才松了一口气,好好睡了一觉。

在阳泉住了不到10天,敌人偷袭石家庄的企图被粉碎,我们又回到了大李庄。11月17日全校复课。

学校很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本课程学完后,我们机务班于1949年3月,到阳泉市王家峪华北军区通联处兴隆工厂工艺训练班进行装机实习,每人装一部超短波直流收发报机。装机期间,通联处王士光副处长和我们一起到野外进行调试,了解这批电台的性能。据说是为南下部队装配的,质量要求很严,大家感到任务光荣,情绪特别高,加班加点地完成了任务。

华北电专学员不畏艰难学习装配电台保证渡江部队的工作

实习完成后,1949年5月19日,我们就在阳泉王家峪宣布毕业并进行分配,有的到工厂,有的到部队,我和其他5个同学留校工作。

回校不久,军委命令,以华北电专为基础,扩大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校址设在察哈尔省张家口市。1949年7月11日,因平汉路还没修通,我们由获鹿乘火车绕道石家庄、德州、天津、北京到达张家口,参加筹建工作。从此,华北电专随着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由大专性质的学校,开始向正规大学前进,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作者简介

许志俭,河北省定县人,1931年8月生。1946年9月参军。1949年5月毕业于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至今,历任见习助教、材料员、材料组长、助理员、副处长、调研员等职。

(编辑:赵祥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