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西安电子科技90周年校庆时,张博与其他青年校友曾代表西电青年校友创新创业协会向母校捐赠100万元,用于支持学校发展建设。
作为博瑞集信(西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beoplay体育提现校友,多年来,张博始终致力于特种通信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bepaly手机下载及产业化工作,助力于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勇于尝试,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
记者:请问您是哪一年进入西电读书的?您为什么会选择在西电就读?
张博:我是2001年进入西电读本科的。我本科是在通信工程学院,当时我们专业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1年,国家正处于电子信息浪潮中,当时华为和中兴还是电信行业,电信行业在当时是朝阳产业,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明朗。我本身是西安人,当时也比较了很多学校,了解从西电毕业的学生找工作有很大优势,所以我就选择了到西电就读。
记者:您在本科学习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您在硕士期间研究方向却是微电子,请问是什么契机让您选择了微电子专业?
张博:这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我转到了微电子专业。当时我是硕博连读,一开始读研的时候,我还是在通信工程专业里,但是我觉得通信工程专业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我自己是想做偏硬件方面的内容,那时候我对微电子和芯片没有那么深的认知。恰巧当时学校进行学院调整,成立了微电子学院,是国家首批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单位和首批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我当时就想,能否把通信专业和微电子结合起来做出一些成果,所以我就转专业,选择了微电子,也开启了我跟芯片的“不解之缘”。
记者:博士期间,您被公派出国去了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博士学习,能分享下您出国留学的经历吗?
张博:我是2008年作为国家公派研究生留学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博士学习阶段。可以说,出国留学的机会也是一次机缘巧合。2007年,我跟着导师庄奕琪教授的课题组研究射频芯片,那时全国还没有课题组做这个方向,我们课题组是西电第一个做这个研究方方向的课题组,还处于摸索阶段,刚好国家留学基金委开始第二年公派留学生出国的项目,当时全校一共只有9个人被公派出国留学,我们实验室就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去了英国,另外一个就是我,新加坡在射频芯片研究这里是非常有经验的,所以我选择了去新加坡。在新加坡留学期间,我主要进行毫米波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学习与科研工作,参与了新加坡“Components and Circuits Integration for Terahertz Applications”等多项硅基毫米波集成电路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
记者:在西电的求学时光里,您有没有印象深刻的老师?
张博:应该说西电的很多老师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个时候上学不像现在这个时代信息量爆炸,我们当时获取信息的渠道都很少,主要都是任课老师和导师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他们带领我们了解行业发展的前途和趋势,给我们自身发展提供了很多建议。特别是我在本科期间的曾兴文教授和我的导师庄奕琪教授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是我在准备出国留学的时候,庄老师非常支持我出去学习,我也非常感谢他。
记者:您的求学经历可谓是充满了“机缘巧合”,您有没有什么建议想对正在学校学习的学弟学妹说的?
张博:我觉得就是要勇于尝试,不要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正如我当时出国的时候什么也不懂,学校也是第一次做这个公派留学生出国的项目,但是我觉得要去试一下,错过这个机会也许不会再有了。现在大家在校园读书,在学校会有很多实践的机会,不要害怕失败,要敢于尝试各种机会,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打开自己,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奋斗创业 创业就是一场“敢于试错”的过程
记者:留学回国之后,您是工作了一段时间才开始创业,是什么促使您走上了创业这条道路?
张博:2011年我毕业回国后,接到了一些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和高校的offer,但是我当时内心已经下定决心想要进行创业,想做科技成果产业化。但是,当时整个产业化的氛围不够,我就先选择在高校就业搭建科技成果孵化平台,进行自主研发。在两年时间内,我们这个平台承担起国家级、省级的课题和项目,我也被破格提拔为教授。但是创业这个想法,我从未变过。2013年,我带领我的团队共同创建了西安博瑞集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我们团队先后联合承担了多项重点项目,并获得近百项知识产权,目前已成功开发出上百款通信专用芯片和多款小型微系统产品,自主设计开发的多款芯片指标已达到业内先进水平,已经应用于多种特种系统中。
记者:我们都知道创业这条路的艰辛与不易,您走到今天,有没有一些创业时候发生的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
张博:创业故事当然有很多,但我最想分享的其实不是成功的故事,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成功的经验是很难复制和学习的,而在创业过程中的失败经验和教训,这些失败经验和教训都是我们在多次尝试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创业没有一开始就能成功的,最害怕的就是觉得自己什么能做,这是创业的大忌。每个人在创业之初都是懵懂的,是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试错”,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不断总结经验,这样后来的人就可以通过我们曾经的失败经验来降低创业的风险,这是我想告诉大家的。
记者:近年来因为疫情等多方面原因,学生想要创业的热情相比前两年有所减弱,现在的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到华为、中兴等企业去或者继续深造,有些学生想要创业却因为各种原因望而却步,您有什么建议想要告诉正在创业或者准备创业的学弟学妹们?
张博:当今时代是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成功学的文章和案例数不胜数。创业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为自己定一个远期目标,不要害怕失败,要敢于尝试、敢为人先,提高分辨信息的能力,找准定位,找到创业过程中自己在哪个地方能够做到最好最优,不断积累资源,找到适合的领域。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做每一个选择时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的能力。
心系母校 希望扩大开放程度,让企业走进校园
记者:您的公司致力于研究特种通信领域核心芯片,与西电也有着紧密联系,您与母校在哪些方面都开展了合作?
张博:我们与母校在bepaly手机下载、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比如成立就业实习基地,与微电子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建立联合实验室等。学生们可以在实习中锻炼、打磨自己,真正感受到想做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对自己的未来作出定位和规划。我们也会推介员工到西电进修或者攻读MBA。可以说,我们与母校之间的合作是“双向奔赴”。
记者:学校目前正处于改革发展时期,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您对学校现在的改革发展有什么建议?
张博:近几年学校的发展是有很大进步的,但还是存在一定差距。我们既要看到学校本身发展的优势,也要看到发展劣势。西电位处西安,西安处于内陆地带,相对于沿海城市的市场化程度会弱一些。西电属于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学校,学校的发展建设是离不开产学研合作的。因此,学校要主动打开校门,创造更多机会,不断扩大开放程度,要让企业走进校园,让师生走进企业、感受企业,走出校门,打开视角,去接触社会和世界。
记者: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校友的关心支持,请您对母校说几句祝福的话?
张博:母校70周年校庆时,我进入西电读书;80周年校庆时,我正好博士毕业;90周年校庆时,我很荣幸曾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回母校参加校庆活动。母校每一个十年,我都以不同的身份参与过,希望未来十年,到百年校庆时,母校能够更上一层台阶,希望我们校友能与母校进一步加强合作,协同发展,共同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编辑:杨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