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电记忆人物访谈百名将星西电学人校史春秋校史研究影音档案留影存照史料捐赠我要留言
流金岁月  
第四部分 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时期
2015-05-11 15:30  

忆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的建立

 

刘 凯

 

  【作者简介】刘凯,1918年生,四川省广元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担任过通讯班长、排长、青年干事、宣传干事。1938年毕业于延安军委通校,以后担任过晋察冀军区电台报务员,挺进军电台报务员兼指导员,电台分队长、区队长、中队长、通信科长。1947年任华北军区电专三大队队长兼党委书记。建国后历任天津市电讯局处长、重庆市电讯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广东邮电管理局第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邮电部纪检组副组长等职。

 

1947年下半年,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在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之后,解放战争的熊熊烈火由解放区烧向了国民党统占区,敌人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消失了,被迫转入重点防御,龟缩在少数大城市中。 在华北地区,我军先后解放了清风店、石家庄、邯郸、邢台等地,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边区在黄河以北连成一片。1948年初夏,两大边区合并成立了“华北政务委员会”(以后改为华北人民政府)和“华北军区”。同时,晋察冀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和晋冀鲁豫通信学校也合并成立“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简称华北电专)。

记得是1948年5月,晋察冀电专和晋冀鲁豫通校先后由河北曲阳和邯郸来到了获鹿县的李家庄,召开了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成立大会。这之后不久,延安   军委通校的一部分教员干部也来到李家庄,编入电专。

华北电专的beoplay体育提现和人员组成:

华北电专执行师级权限,校部设四处一室,即教务处、政治处、人事干部处、行政管理处和校办公室。校以下设三个大队,大队下辖中队。中队为基层教育单位,专业教员、助教都隶属于各中队,以中队为伙食生活单位。从校部到中队编制都很精简。电专1000多学生,教职工不足百人。每个大队,包括大队部食堂的工作人员,也只有20人左右。每个中队,干部、教员、通信员、炊事员十七八个人。工作很紧张,但是大家团结一致,情绪饱满,工作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三个大队的专业划分是:一大队负责培训无线电工程和无线电机修人员,学员文化程度较高,最低是初中毕业生。下辖两个中队,共200余学员,学员中有一部分是原晋察冀电专机务训练队转入继续学习的。二、三两个大队负责培训无线电报务人员,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初中毕业,有的只有小学文化水平。这两个大队共700余人。学生年龄也不整齐,大的23岁,小的只有十五六岁,其中女学生约占15%。

学校的干部、教师主要来源于晋察冀电专、晋冀鲁豫通校和由军委三局转来的延安通校的部分教员。另外,在历次战役中,从国民党军队解放过来的一部分电台机务报务人员,也分配到电专,担任教员和助教。

在这支教员干部队伍中,给我印象最深,而且特别要提到的是韩克树同志。他是东北辽宁省人,曾在东北大学上学,日本占领东三省后,他流亡在关内,后又考入北京大学。“七七事变”后,他毅然参加革命队伍,是晋察冀军区开办的无线电报务训练队的第一期学员。由于文化水平高,英语基础好,他边学业务,边辅导队里学员的英语课。毕业后,组织决定他留下,接办第二期报训队。从此,到以后改为晋察冀电专,再后改为华北电专,他都是负责人。韩克树同志不仅是优秀的教员、领导干部,还是篮球运动员,在当时的篮球队员中被称为“八大金刚”之一。他为人朴实正直,言行一致,富于实干精神,对教育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全国解放后,继续担负着学校的领导工作,对培养我军通信技术人员,加强通信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迫害,不幸逝世,可以说他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艰苦的条件,战争的生活。

电专成立时,条件十分简陋,一无像样的校舍,二无像样的设备。教工宿舍和学生宿舍都是当地老乡腾出来的,往往是老乡住里间,我们住堂屋和过道。床铺是木板支的,几个人睡在一起。课堂则利用村里的祠庙和存放农具的库房,找几块木板用土坯一支,便是桌凳。条件虽差,但比起抗日时期在山沟里办学的景况已经好多了。

学校驻地距离石家庄不远,国民党的飞机经常飞到石家庄狂轰滥炸。有几次,敌人的飞机也在学校驻地附近投了炸弹,幸好学校处在半平川半丘陵地带,敌机一来,我们便疏散到山沟里;敌机一走,我们便继续上课。

1948年秋的一天,华北通信处给我校来电,国民党傅作义的骑兵要奔袭石家庄,要我们立即向西南转移。学校紧急动员,很快转移到了元氏、赞皇一带。刚住下,又接通信处的来电:敌人无力奔袭石家庄,命我返回原地上课。学校又立即返回了李家村,以后敌机就很少来了。

我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想方设法,抓紧一切时间组织教学的。买不到教材就自己编印;用缴获敌人的通信设备作教学仪器;敌机的骚扰一过就上课;行军一住下来就学习。由于华北电专的学生都是从部队挑选和从老区中学招来的,受过良好的革命教育,组织纪律性强,学习自觉性高,并能适应艰苦的战斗生活。因此,学校始终保持着较好的教学质量,为我党、我军培养了一大批通信技术骨干,对全国的解放事业和解放初期的通信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关闭窗口
当前位置: 首页>>永不消逝的电波>>校史春秋>>流金岁月>>正文
版权所有:beoplay体育提现档案馆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